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棉花  拼音:mián huā
植物名。锦葵科草棉属,小乔木或灌木。枝细长,圆柱形,紫色。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小尖刺,边缘反卷。花大,单生叶腋,小苞片三枚,基部合生,花冠黄色,基部深紫色,有紫黑色斑点。蒴果称为「棉桃」,近圆形,顶端渐尖,也称为「棉铃」。果实成熟绽裂,种子具絮状种毛,称为「棉花」。种毛可为纺织及药用脱脂棉原料,种子为催乳剂。
《漢語大詞典》:上农(上農)
(1).亦称“ 上农夫 ”。古代指种植条件较好、收益较多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孟子·万章下》:“上农夫食九人。” 赵歧 注:“一夫一妇佃田百亩。百亩之田,加之以粪,是为上农夫,其所得穀,足以食九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 宋 宋祁 《代薛参政乞致仕上皇帝第一表》:“偶比诸生之牒,遂代上农之耕。”
(2).重农。上,通“ 尚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国语辞典》:茶园(茶园)  拼音:chá yuán
种植茶树的园地。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架岩结茅宇,斲壑开茶园。」宋。陆游〈石帆夏日〉诗二首之二:「短棹飘然信所之,茶园渔市到无时。」
《國語辭典》:火耕  拼音:huǒ gēng
在热带地区,有些居民砍伐草木,并开辟耕地。俟草木枯萎后烧成灰烬,以灰烬为肥料,种植作物的耕作方式。也称为「游耕」。
《國語辭典》: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一种流行于江南一带的耕种方式。先将杂草烧去,然后引水灌溉,种植水稻,待杂草与稻长至七、八寸高时,全部芟除杂草,再灌水入田,草死而稻长。见《史记。卷三○。平准书》。也称为「火耕流种」、「火耕水种」。
《國語辭典》:园地(園地)  拼音:yuán dì
1.种植蔬果花木的地方。如:「这块园地经他细心照顾,已是果木茂盛,结实累累。」
2.比喻活动的场所。如:「艺术的园地」、「快乐的园地」。
《漢語大詞典》:播殖
亦作“ 播植 ”。 播种;种植。国语·郑语:“ 周弃 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后汉书·郑玄传》:“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克明播植,农正曰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於礼乐,长於政教,长於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
分類:播种种植
《漢語大詞典》:圃田
(1).犹甫田,大田。 唐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诗:“膏雨带 滎水 ,归人耕圃田。”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牧斋 目 沈留侯 艺林汇考,为经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镇曰 华山 ,其泽藪曰 圃田 。”竹书纪年卷下:“三月,为大沟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称“ 圃泽 ”。列子·仲尼:“ 郑 之 圃泽 多贤, 东里 多才。” 张堪 注:“﹝ 圃泽 ﹞ 圃田 也。在 中牟县 。”
《漢語大詞典》:列植
成行的种植。晋书·马隆传:“服丧三年,列植松柏。”南史·顾宪之传:“ 宋 时其祖 顗之 尝为吏部,於庭列植嘉树。”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云翻浪卷不可识,鸟兽成形花列植。”
分類:成行种植
《漢語大詞典》:种山(種山)
谓种植山地。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欲查问前 东王 杨秀清 ,住在 桂平县 平隘山 ,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
《漢語大詞典》:耕植
耕田种植。史记·律书:“牛者,耕植种万物也。”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新五代史·杂传二·韩建:“ 建 少贱,习农事,乃披荆棘,督民耕植,出入閭里,问其疾苦。”
分類:耕田种植
《漢語大詞典》:花池
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公园里的树叶真是连半个黄的也没有,花池里的晚郁金香开得像一片金红的晚霞。”
《漢語大詞典》:社树(社樹)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伐社树,有人止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树蕙(樹蕙)
种植香草。喻修行仁义。《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朱熹 集注:“言已种蒔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元 杨载 《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树蕙连丛竹,秪应族类同。” 明 徐世溥 《怀芳草赋》:“彼采萧兮一日三秋,况树蕙兮百畮千头。”
《漢語大詞典》:麻枲
(1).即麻。《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2).指麻的种植、纺绩之事。吕氏春秋·上农:“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园池:“田野闢,麻枲治。” 宋 陈造 《财昏》诗:“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
(3).指麻布之衣。西京杂记卷二:“ 公孙弘 内服貂蝉,外衣麻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先生闻乐,喜金丝乎?喜瓦缶乎?入市,买锦绣乎?买麻枲乎?”
《國語辭典》:花坛(花壇)  拼音:huā tán
1.种植花草的高台,四周砌砖石,用来点缀庭园。
2.妓院。《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花坛酒社,都没有那些才俊之人;礼乐文章,也不见那些贤人讲究。」
3.乡镇名。参见「花坛乡」条。
《國語辭典》:花坛(花罈)  拼音:huā tán
一种杂技表演,以耍小坛来作各种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