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颖花(颖花)  拼音:yǐng huā
禾本科植物花序之基本单位,其小花花蕊外无花被,只有两片细小鳞被,外面包著内外两片稃,即构成小花,一至数朵小花集生成一小穗,每一小穗轴的基部另有内外两片颖,故小穗即称为「颖花」、「螽花」。
《國語辭典》:苡仁  拼音:yǐ rén
薏苡的果实。呈椭圆形,去壳后为白色,可供食用及药用。也称为「薏米」。
《国语辞典》:颖果(颖果)  拼音:yǐng guǒ
禾本科植物的不裂乾果。由上位子房发育而成,其种皮与果皮紧密瘉合,不易分开,如小麦、高粱、稻等。
《国语辞典》:玉蜀黍  拼音:yù shǔ shǔ
植物名。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单秆,无分枝,高一至四公尺,实心。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具平行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大型疏散圆锥状,雌花序穗状,生于主秆接近顶端的两侧。果穗也称为「玉蜀黍」。品种繁多,世界各地均有栽种。也称为「包米」、「包谷」、「包谷」、「苞米」、「棒头」、「番麦」、「珍珠米」、「玉麦」、「玉米」、「玉茭」。
《国语辞典》:禾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  拼音:hé gǔ lèi zuò wù
禾本科植物中,谷实可供人们和牲畜食用的农作物。如稻、麦、玉米、甘蔗等。
《国语辞典》:甜根子草  拼音:tián gēn zi cǎo
植物名。禾本科甘蔗属,大型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株高约在五十至一百八十公分间。根茎与秆皆呈直立性。叶细线形,长二至十八公分,坚硬,叶缘锐利。花期由七月至十一月间。圆锥花序顶生,长二十至四十公分,花序轴、花梗、节及小穗基盘均被银白色长毛。甜根子无制糖的经济效用,但却是海滨防风定砂的最佳植物。叶及秆亦可作为畜牧的饲料,花轴可为油灯的灯心。
《国语辞典》:白喜草  拼音:bái xǐ cǎo
植物名。禾本科,丛生性草本植物。具地下走茎,分茎旺盛。用途极广,最常用来植生绿化,增进自然景观。原产南美。
《国语辞典》:外稃  拼音:wài fū
禾本科植物的小花外面包著的苞片。
《国语辞典》:大麻竹  拼音:dà má zhú
植物名。禾本科麻竹属。秆高二十至五十公尺,径二十至三十公分。叶五至十五枚一簇,长椭圆状披针形,最长可达四十五公分。产中国大陆云南、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印度等地。也称为「龙竹」、「巨竹」。
《国语辞典》:糠穗  拼音:kāng suì
植物名。一种草,禾本科。多丛生于原野路旁,茎长尺馀,穗长三四寸,多数分歧,花小而多,状如糠之散布,故称为「糠穗」。
《国语辞典》:知风草(知风草)  拼音:zhī fēng cǎo
植物名。禾本科画眉草属,多年生草本。高三十至一百一十公分,叶长二十至四十公分。花小密集,圆锥花序开展,每小穗具七至十二朵小花。据说这种草能预卜一年的风候,故称为知风草。
《国语辞典》:盘固草(盘固草)  拼音:pán gù cǎo
植物名。禾本科马唐属,多年生匍匐性牧草,总状花序二至多枝呈指状排列。在台湾海拔五百公尺以下各种土壤,均适于栽植,供放牧或青刈均可。原产非洲。
《国语辞典》:狼尾草  拼音:láng wěi cǎo
植物名。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三十至一百二十公分,直而坚,叶狭长,平行脉,叶鞘光滑。花紫色。多于原野及路旁丛生。夏、秋日时茎顶生圆柱形穗状圆锥花序,小穗下具绿色或紫褐色长刺毛,花序状似狼尾而得名。主要供畜牧上青刈或青储之用。
《国语辞典》:蜈蚣草  拼音:wú gōng cǎo
植物名:(1)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草本,秆纤细,高二十至六十公分。叶集生秆基。总状花序长二至五公分,无柄小穗外颖边缘具篦齿状长刚毛,有柄小穗退化。产台湾、华南、华西至澳洲。也称为「百足草」。(2)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长三十至七十公分,顶上的小叶最长,线形,其他小叶为线状披针形,均全缘。孢子囊群生于叶下缘部,上覆反卷叶缘。多生于阴湿地的石缝间。因形似蜈蚣而得名。也称为「鳞盖凤尾蕨」。
《國語辭典》:分蘖(分櫱)  拼音:fēn niè
母植物地下的茎或根发生的不定芽,或禾本科作物如稻、麦在茎节所发生的分枝,称为「分蘖」。也称为「蘖条」、「根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