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流乱(流亂)
(1).犹散乱。初学记卷二八引 汉 枚乘 《柳赋》:“漠漠庭阶,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为文章,犹人乘騏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2).(因灾荒战乱等)流转离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秋原黄叶,才领略别离滋味,怎知道,有灾祲流乱,更饥寒万里。”
《漢語大詞典》:游散(遊散)
蹓跶。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使市中的妇女、小儿,离开不见天日的居室,终日在公园中作工或游散。”《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去吧!到草滩上游散游散!”
游逛散心。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刘无名》:“游散名山,周游四海。”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 观世音 於王后宫见女身者,王者禁固,不得游散,化物为难。”
《漢語大詞典》:散民
(1).普通老百姓。管子·立政:“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
(2).离散之民。韩非子·初见秦:“令 魏氏 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
(3).闲散无事之民。 宋 岳飞 《乞解军务札子》:“伏望陛下俯昭诚悃,曲赐矜从,令臣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歌咏陛下圣德,为太平之散民。”
《漢語大詞典》:九两(九兩)
周礼中诸侯联缀万民,不使其离散的九项政治措施。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 郑玄 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 贾公彦 疏:“使诸侯与民相合耦而联缀,不使离散,有九事,故云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且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蓻,犹刳心致死以争之,此则一统长久,民不繫於九两之效也。”
《漢語大詞典》:方差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其期望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若随机变量ξ的期望为eξ,则ξ与eξ的偏差平方的加权平均e(ξ-eξ)2,称为ξ的方差,常记作dξ或varξ。随机变量的方差由其概率分布唯一确定,故也称某分布的方差。为使量纲一致,常应用方差的平方根dξ,称为“根方差”或“均方差”。
《國語辭典》:散心  拼音:sàn xīn
排遣烦闷,使心情舒畅。《西游记》第一回:「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看见春光明媚,巴不得寻个事由来外边散心耍子。」
《國語辭典》:体解(體解)  拼音:tǐ jiě
1.支解牲体。《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唐。孔颖达。正义:「王为公侯设宴礼,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国语。周语中》:「净其巾羃,敬其祓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2.古代分解肢体之酷刑。《楚辞。屈原。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3.体会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漢語大詞典》:离易(離易)
犹离析。分裂;离散;分离。晏子春秋·谏下二十:“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臺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 张纯一 校注引 苏舆 曰:“《治要》‘易’作‘析’。”
《漢語大詞典》:坏散(壞散)
溃乱,溃散。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 楚 军大乱,坏散,而 汉王 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是夕攻愈急, 錡 众坏散。”
破坏,离散。汉书·刘向传:“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詖之聚。” 宋 司马光 《论环州事宜状》:“附顺者抚而安之,以坏散其党。”
《漢語大詞典》:溃溢(潰溢)
(1).离散外流。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旧题 老子 《养生要诀》:“多愁则头面燋枯,多好则气智溃溢。”
(2).堤防崩溃,洪水泛滥。《汉书·沟洫志》引 汉 谷永 《塞河议》:“ 河 ,中国之经瀆,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絶,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洪 河 溃溢,滔天横鶩。”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 沧 景 以下,春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
《漢語大詞典》:方攘
离散纷乱。《文选·扬雄〈甘泉赋〉》:“齐緫緫以撙撙,其相胶轕兮,猋骇云迅,奋以方攘。” 张铣 注:“方攘,分散貌。”
分類:离散纷乱
《漢語大詞典》:森索
绵延离散貌。 唐 温庭筠 《湖阴曲》:“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 顾嗣立 补注:“晋书·天文志:‘ 永昌 元年七月甲午,有流星大如瓮,长百餘丈,青赤色,从西方来,尾分为百餘岐,或散。’”
分類:绵延离散
《漢語大詞典》:畔散
(1).畔,通“ 叛 ”。背叛离散。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士大夫过 曲阜 孔氏 ,无论新故,必加敬爱……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当乎人心。由之足以维繫后世畔散乖异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犹是也。”
(2).违离;散乱。畔,通“ 叛 ”。 汉 仲长统 《述志》诗之二:“畔散五经,灭弃《风》《雅》。”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 汉 之《西京》。 班固 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属,无以考其变。”
《漢語大詞典》:携落(攜落)
因离散而减少。新唐书·李晟传:“ 怀光 不听,然其下益携落,畏为 晟 袭,乃奔 河中 。”
分類:离散减少
《漢語大詞典》:离流(離流)
流离,因灾荒战乱流转离散。鹖冠子·道端:“遇人暴骄,万民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