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祭哜(祭嚌)
古代行祭礼时举食器至齿示尝。书·顾命:“太保受同,祭嚌。” 孔 传:“太保既拜而祭,既祭受福,嚌,至齿,则王亦至齿。”仪礼·特牲馈食礼:“举肺脊以授尸,尸受振祭嚌之。”史记·礼书:“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
《漢語大詞典》:稷馈(稷饋)
古代以稷为主的祭礼。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无禄者稷馈。” 卢辩 注:“庶人无常牲,故以稷为主。”
分類:祭礼
《漢語大詞典》:酳尸
古祭礼。尸食毕,主人献酒使少饮或漱口。尸,代表受祭者的活人。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洗角,升,酌酳尸。” 郑玄 注:“酳,犹衍也,是献尸也。谓之酳者,尸既卒食又欲颐衍养乐之。”仪礼·少牢馈食礼:“主人降洗爵,升,北面酌酒乃酳尸。” 郑玄 注:“酳,犹羡也。既食之而又饮之,所以乐之。”
《漢語大詞典》:送爵荐脯(送爵薦脯)
古代新妇婚后第二天初见舅姑时,先行祭礼,而后舅姑用酒食劳之。见仪礼·士昏礼。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古者舅姑饗妇,行一献之礼,送爵荐脯,直用主宾相酬酢者处之。诚以付託之重,莫敢不敬也。”
《漢語大詞典》:彝飨(彝饗)
恒常的祭礼。新唐书·王璵传:“若 三皇 、 五帝 、 道君 等,两京及所都各有宫庙,春秋彝饗,此復营造,是谓瀆神。”
分類:恒常祭礼
《国语辞典》:望弥撒(望弥撒)  拼音:wàng mí sā
参加天主教的祭礼。
《漢語大詞典》:吉主
(1).古代父母丧期满周年,在宗庙举行祭礼时所立之木主,称为“吉主”。《穀梁传·文公二年》:“立主,丧主於虞,吉主於练。” 范宁 注:“期而小祥,其主用栗。”
(2).贤明之君。吕氏春秋·贵当:“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証諫,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 高诱 注:“吉,善也。”
《漢語大詞典》:刉珥
谓割取禽兽之血而行祭礼。割兽曰刉,割禽曰珥。周礼·秋官·士师:“凡刉珥,则奉犬牲。” 郑玄 注:“衅礼之事,用牲,毛者曰刉,羽者曰衈。” 杨慎 曰:“刉,音机。珥,读作衈。毛曰刉,鸡曰衈。”见《升庵经说》卷十一。
《漢語大詞典》:塞祷(塞禱)
古时酬报神灵的祭礼。管子·小问:“ 桓公 践位,令衅社塞祷。”史记·封禅书:“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司马贞 索隐:“塞,与‘赛’同。赛,今报神福也。”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会 昭帝 崩, 胥 曰:‘ 女须 良巫也!’杀牛塞祷。”
《漢語大詞典》:饯尸(餞尸)
袝祭时献酒给代表死者受祭的尸。古代一种祭礼。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礼於卒哭之后,有饯尸之祭。凡人有远行曰饯,祔不於庙,仍在殯宫,何饯之有……饯者尸也,祔者亦尸也。”
《漢語大詞典》:介鬯
古代祭礼。王吊临诸臣,由副使进香酒于神前。鬯,祭祀用的香酒。周礼·春官·鬯人:“凡王弔临,共介鬯。” 贾公彦 疏:“介,副也。王弔临诸臣,则有副使从行者,天子所往,停在诸侯之庙,祝致辞告庙,介使则进此鬯於神前,故云介鬯。”
《漢語大詞典》:练禫(練禫)
练与禫,均古祭礼名。练为小祥之祭,禫为除服之祭。古礼禫祭之月有二说: 汉 郑玄 以二十五月为大祥,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八月而作乐。 三国 魏 王肃 以二十五月为大祥,其月为禫,二十六月而作乐。见《仪礼·士虞礼》《礼记·檀弓上》“ 孟献子 禫” 孔颖达 疏。亦用作丧家祭礼的统称。北史·王肃传:“又詔曰:‘ 肃 丁荼虣世,志等 伍胥 ,穷踰再期,蔬緼不改。有司依礼喻之,为裁练禫之制。’”隋书·高祖纪下:“儒者徒拟三年之丧,立练禫之节,可谓苟存其变,而失其本,欲渐於夺,乃薄於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