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野祭巷哭
糊突神
楮敬
吊丧问疾
金银纸
烈纸钱
《国语辞典》:野祭巷哭  拼音:yě jì xiàng kū
无论巷口或郊野都有人祭拜、哭泣。比喻举国哀悼。如:「国家元首逝世,举国野祭巷哭。」
《国语辞典》:糊突神  拼音:hú tú shén
山西农民为祈求免于雹灾所祭拜的神祇。
《国语辞典》:楮敬  拼音:chǔ jìng
致纸钱向死者祭拜。
《国语辞典》:吊丧问疾(吊丧问疾)  拼音:diào sāng wèn jí
祭拜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生活。《宋史。卷四二八。道学列传二。尹焞》:「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
《国语辞典》:金银纸(金银纸)  拼音:jīn yín zhǐ
祭拜时烧化给鬼神、祖先的纸张,有金纸和银纸两种。金纸形式多种,主要是为了配合所祀神佛位阶不同而设计的。银纸则分为大银和小银两种,大银限于先祖忌辰或人死亡时使用,而小银则是在普渡、祭拜先祖及阴鬼时焚化。
《国语辞典》:烈纸钱(烈纸钱)  拼音:liè zhǐ qián
焚烧纸钱,祭拜鬼神、亡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并不曾见烈纸钱将咱祭,倒去熬粥汤送他吃。」也作「烈纸」、「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