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燔燎  拼音:fán liào
烧柴以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汉。郑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汉。马第伯 封禅仪记:「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乡,礼毕,百官各以次上。」
《國語辭典》:柴望  拼音:chái wàng
古代的两种祭礼,烧柴祭天称为「柴」,祭山川称为「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封神演义》第九八回:「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
《漢語大詞典》:大醮
道教举行的隆重的祭天仪式。
《漢語大詞典》:舞天
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貊 ﹞常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
《漢語大詞典》:柴燎
(1).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潘岳〈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李善 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 郭璞 曰:‘既祭,积薪烧之。’”梁书·范云传:“ 天监 元年, 高祖 受禪,柴燎於南郊, 云 以侍中参乘。”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是以萧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2).指祭天用的柴。 明 张居正 《太狩记》:“朝诸侯,燔柴燎,享上帝。”
《漢語大詞典》:郊特
古天子祭天所用的赤色小牛。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解去冰衔华职……道旁喘月,田间卧草,也胜郊特。”
《漢語大詞典》:二郊
指南郊、北郊。古时天子祭天地之处。宋书·礼志一:“ 光武 绍祚,定二郊 洛阳 南北。”《南齐书·礼志上》:“ 平帝 元始 五年, 王莽 奏依 匡衡 议,还復 长安 南北二郊。”
《漢語大詞典》:报谒(報謁)
(1).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 ,鸿名迈於 勛 发 ,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
(2).回拜;回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 嘉禾 兵使 刘庚 ,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沈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 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漢語大詞典》:四圭
古代贵族祭天所用的礼器。由整块玉雕成,中央为璧,四面锐出为圭,故称。《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於中央为璧,圭著其四面,一玉俱成。” 贾公彦 疏:“於中央为璧,谓用一大圭琢出,中央为璧形,亦肉倍好为之,四面琢各出一圭……天子以十二为节,盖四厢圭各尺二寸,与镇圭同。其璧为邸,盖径六寸,总三尺,与大圭长三尺又等。”周礼·考工记·玉人:“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
《漢語大詞典》:燎烟(燎煙)
谓烧为烟烬。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 洛 既燎烟, 函 崤 没无像。”
燔燎祭天的烟缕。《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漢語大詞典》:玄牡
(1).指古代祭天地用的黑色公牛。书·汤诰:“﹝ 汤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 有夏 。” 晋 傅玄 《晋郊祀歌·夕牲歌》:“於荐玄牡,进夕其牲,崇德作乐,神祇是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至於 商履 ,圣敬日躋,玄牡告天,以万方罪己。” 陆侃如 牟世金 注:“玄牡,黑色公牛。” 张难先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 黎元洪 誓师祭天文云﹞予小子实有惭德,辱在推戴,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与尔军士庻民,戮力协心,殄此寇仇,建立共和政体。”
(2).黑色公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九锡备物”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是用锡君大輅、戎輅、玄牡二駟。”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 刘良 注:“玄牡,马也。”晋书·舆服志:“旧仪,天子所乘驾六,是时无復六马之乘,五路皆驾四而已,同用黑,是为玄牡。”
《漢語大詞典》:稿秸(稿鞂)
即稾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郊祀天地,席当以稿鞂,配帝以蒲越,撤去黄縟、緋縟。”参见“ 稾鞂 ”。
《漢語大詞典》:禋享
升烟供物祭天。《宋史·乐志九》:“盛德丰功,一祖六宗。钦翼燕詒,禋享是崇。”
《漢語大詞典》:越绋(越紼)
谓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礼。绋,柩车之绳。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紼而行事。” 郑玄 注:“越,犹躐也。紼,輴车索。” 孔颖达 疏:“未葬之前,属紼於輴,以备火灾。今既祭天地社稷,须越躐此紼而往祭之,故云‘越紼’。云‘紼,輴车索’者,以停住之时,指其绳体则谓之紼,若在涂人挽而行之,则谓之引。”后汉书·礼仪志上:“大丧,唯天郊越紼而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如有不虞,虽越紼无嫌。”
《漢語大詞典》:槱燎
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扬其光炎上达于天,以祀天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文选·张衡〈东京赋〉:“颺槱燎之炎煬,致高烟乎太一。” 薛综 注:“谓聚薪焚火,扬其光炎,使上达於天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享用大乐须《韶》钧,蓬蓬槱燎高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