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1,分16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神君
神骏
江神
神休
神力
神主
神皋
神机
威神
怡神
神妙
谷神
洛神
神祠
劳神
《國語辭典》:神君  拼音:shén jūn
1.对神灵的尊称。《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
2.对贤明长官的尊称。《晋书。卷九○。良吏传。乔智明传》:「颖之败赵王伦也,表智明为殄寇将军、隆虑、共二󼁚令。二󼁚爱之,号为『神君』。」
《漢語大詞典》:神骏(神駿)
(1).良马。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其马号曰‘白鵠’,﹞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为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
(2).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宋 苏轼 《赠僧》诗:“莫学 王郎 与 支遁 ,臂鹰走马怜神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妇人,可三十餘……骑黑卫,极神骏。”
(3).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鸟栖云外树,龙护鉢中莲。’‘谷响珠泉落,巖危草阁悬。’是神骏语。”
《漢語大詞典》:江神
传说中的江水之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宋 杨万里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清泥》诗之三:“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
分類:江水水之
《漢語大詞典》:神休
神明赐予的福祥。文选·扬雄〈甘泉赋〉:“惟 汉 十世,将郊上玄、定 泰畤 ,拥神休,尊明号。” 李善 注:“言将祭 泰畤 ,冀神拥祐之以美祥。” 唐 李白 《明堂赋》:“若乃 高宗 绍兴,祐统锡羡,神休旁臻,瑞物咸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祠山应语:“余世祀祠山 张王 ,动止必祷,应如蓍龟,誌奇验数事於此,以彰神休。” 明 唐顺之 《启圣祠祭文》:“仰徼神休,作我士气。”
《國語辭典》:神力  拼音:shén lì
神奇、不平凡的力量。如:「天生神力」、「若有神力,一挥而就。」《野叟曝言》第三回:「你看湖光山色,霎时间变成汪洋大海。此龙神力,亦不为小。」
《國語辭典》:神主  拼音:shén zhǔ
设位致祭所用的死者或祖先的灵牌。多为木制,狭长形,中书死者姓名。后泛指一切作为祭祀对象的牌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华轩进去拜了叔祖母的神主,奉主升车。」《红楼梦》第五三回:「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象。」也称为「木主」、「神主牌」、「神座」、「神位」。
《漢語大詞典》:神皋
亦作“神皐”。
(1).神明所聚之地。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寔为地之奥区神皋。” 李善 注:“谓神明之界局也。”
(2).引申为神圣的土地。 清 龚自珍 《尊隐》:“将与汝枕高林,藉丰草,去沮洳,即犖确,第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布告全国电》:“何物胡 清 ,敢乱天纪,挽弓介马,竟履神皋。”
(3).指京畿。《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内树宽明,外施简惠,神皋载穆,轂下以清。” 李周翰 注:“神皋,谓都畿之内。”南齐书·州郡志上:“ 扬州 京輦神皋。”宋史·刁衎传:“神皋胜地,天子所居,岂使流囚於此聚役。” 明 杨慎 《咸阳》诗:“帝里繁华歇,神皋岁月多。”
(4).肥沃的土地。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禹 穴神皋,地埒分 陕 。” 李周翰 注:“皋,地也,其地肥沃故云神皋。”《宋书·自序传·沈亮》:“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 唐 温庭筠 《秋日》诗:“爽气变昏旦,神皋徧原隰。”
《國語辭典》:神机(神機)  拼音:shén jī
神妙的计谋策略。《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西游记》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乖巧,运动神机,仔细保你师父。」
《漢語大詞典》:威神
(1).尊严的神灵。汉书·扬雄传上:“配帝居之 县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不忍寝园荒,復来奠樽斝。仿佛见威神,云旗导风马。”
(2).赫奕的声威;神明般的威严。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勒以八阵,莅以威神。”后汉书·南匈奴传:“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序》:“皇帝以 轩后 之威神, 汉高 之大略, 光武 之雄断, 魏祖 之机权,舍而用之,以定王业。”
《漢語大詞典》:怡神
(1).怡养或怡悦心神。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今欲道足下以卫生之秘术,怡神之妙道,譬愈我於沉疴,若起尸於仙草,寧愿闻乎?”隋书·儒林传·刘炫:“玩文史以怡神,閲鱼鸟以散虑。”旧唐书·顺宗纪:“而积疾未復,至于经时,怡神保和,常所不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有一人奏繁华令(西洋胡琴)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固然已经怡神心会,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2).古代名琴名。文献通考·乐十:“《琴瑟下》论曰: 黄帝 之清角, 齐桓 之号鐘, 楚庄 之绕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骈雅·释器下:“清角、鸣廉……焦尾、怡神,灵开、灵和,古名琴也。”
《國語辭典》:神妙  拼音:shén miào
神奇巧妙。《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三国演义》第七八回:「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
《漢語大詞典》:谷神
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老子》:“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又:“谷神不死。”《列子·天瑞》引“谷神不死”句,谓出自 黄帝 书。诸家解释歧异,主要有三说:(1)谷,山谷;神,一种渺茫恍惚无形之物。谷神即指空虚无形而变化莫测、永恒不灭的“道”。《老子》“谷神不死” 三国 魏 王弼 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 宋 司马光 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2)谷,通“ 穀 ”,义为生养。谷神谓生养之神,亦即“道”。“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不死言其长在也。”说见 高亨 《老子正诂》卷上。(3)谷,通“ 穀 ”,义为保养。神,指五脏神。《老子》“谷神不死” 河上公 注:“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引申指导引养生之术。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 清 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诗:“英雄晚岁例修真,一寸丹田守谷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漢語大詞典》:神祠
祭神的祠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天子廵狩海内,修上古神祠,封禪,兴礼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殿( 文华殿 )之东曰神祠,内有一井,每年祭司井之神於此。”
分類:神祠祠堂
《國語辭典》:劳神(勞神)  拼音:láo shén
1.耗费心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知县看这般光景,不好久坐,说道:『弟且别了先生,恐怕劳神。』」《红楼梦》第九七回:「姑娘歇歇罢!何苦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
2.请人帮忙做事的客套话。如:「烦请劳神,替我照顾一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