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嗒然  拼音:tà rán
失意、沮丧的样子。如:「他对人生已嗒然绝望。」也作「嗒丧」、「嗒焉」。
《漢語大詞典》:嗒焉
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陆德明 释文:“‘荅焉’,本又作嗒。”后以形容怅然若失的样子。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同患耳闭读其十迭迦陵韵词喜而率和》:“谁塞 函关 罅,悵连朝、嗒焉相对。”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董少宰》:“嗒焉僵立如木偶。”
《國語辭典》:形色  拼音:xíng sè
1.形体容貌。《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形态颜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
3.脸色表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或我财不赡,不餍所求,顿生异心,形色索漠。」
《國語辭典》:写意(寫意)  拼音:xiě yì
1.抒发心意。《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唐。李白〈扶风豪士歌〉:「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2.国画画法之一。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物体的神态,以表达意境,不重视细部的写实。
3.舒服惬意。如:「到风景明媚处度假是非常写意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含娇(含嬌)
带着娇媚的神态。 唐 张鷟 游仙窟:“敛笑正金釵,含娇累绣縟。”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沈香亭 畔露凝枝,歛艳含娇未放时。” 明 陈子龙 《白紵舞歌》之一:“託情要妙置君旁,含娇流媚感中肠。”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七回:“这一种含娇微嗔的样子,又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美。”
分類:娇媚神态
《國語辭典》:老林  拼音:lǎo lín
1.未开发的山林。如:「深山老林」。《清史稿。卷三四七。杨遇春列传》:「遇春夜往捕,适贼由他路袭营,遇春不回救,伏巢外候贼归,擒斩无遗。贼中有名号者剿除几尽,馀匪以老林为薮。」
2.木头木脑的人。《金瓶梅》第二一回:「当初因为你的事起来,你做了老林,怎么还恁木木的!」
3.对熟识且有些年纪的林姓友人的昵称。
《國語辭典》:飘逸(飄逸)  拼音:piāo yì
1.高飞轻快的样子。如:「微风徐徐,白云飘逸,这样的天气畅游山林,岂不快哉!」三国魏。王粲〈浮淮赋〉:「若鹰飘逸,递相竞轶。」
2.洒脱自然,超凡脱俗。《红楼梦》第二三回:「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人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
《國語辭典》:神意  拼音:shén yì
1.神情、意志。《后汉书。卷五一。李陈庞陈桥列传。陈禅》:「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红楼梦》第五六回:「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
2.神明的意志。如:「歹徒谎称神意骗人钱财。」
《國語辭典》:同致  拼音:tóng zhì
1.同归,同一趋向。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协时正统,殊涂同致。」
2.一同效命。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3.神态相同。清。曹寅〈北院鹤〉诗:「四鹤不同致,翛然神迥超。」
《國語辭典》:丰度  拼音:fēng dù
风采气度。如:「他的容貌出众,丰度高雅,大家看见无不欣慕。」
《漢語大詞典》:行意
(1).谓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国语·越语下:“王曰:‘……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范蠡 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韦昭 注:“制,法也。意,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虎:“﹝ 石虎 ﹞拜征虏将军,性酷虐无道,军中勇敢策略与己侔者,輒因事害之…… 勒 ( 石勒 )屡加责诲,而行意自若。”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高新郑 生平,彷彿似 桂安仁 ,其才锋气魄同,忮忍专愎同,其受主上眷知亦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
(2).犹行色。指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魏书·王慧龙传:“ 慧龙 年十四,为沙门 僧彬 所匿。百餘日,将 慧龙 过 江 ,为津人所疑,曰:‘行意怱怱徬徨,得非 王 氏诸子乎?’”
(3).离去的意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谈了半天, 弥轩 似有行意。”
《漢語大詞典》:色辞(色辭)
神态和言词。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宋 叶适 《〈沈子寿文集〉序》:“今 子寿 专自降抑,未尝以色辞忤物。”
《國語辭典》:词色(詞色)  拼音:cí sè
言词和态度。《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
分類:和神神态
《國語辭典》:醉态(醉態)  拼音:zuì tài
喝醉后神志不清或举止失常的情态。如:「他那副醉态引来不少人的侧目。」
分類:醉态神态
《國語辭典》:一股  拼音:yī gǔ
1.由二条以上合成的物体,称其一条为「一股」。唐。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2.一缕。多指气味、烟雾等。《三国演义》第二回:「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红楼梦》第五回:「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
3.一道。多指水流而言。《西游记》第一回:「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漢語大詞典》:别颜(别顔)
惜别的神态。 唐 刘长卿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诗:“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