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羔雁(羔鴈)  拼音:gāo yàn
1.古代卿大夫之间的见面礼。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七。文质》:「卿大夫贽,古以麑鹿,今以羔雁。」也作「羔雁」。
2.比喻显贵者的礼聘。唐。白居易荐李晏韦楚状〉:「降羔雁之礼命,助鹓鹭之羽仪。」也作「羔雁」。
《國語辭典》:币帛(幣帛)  拼音:bì bó
币,财币。帛,绸缎等丝织品。币帛泛指古人馈赠所用的礼物。《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國語辭典》:过礼(過禮)  拼音:guò lǐ
1.超越礼数。《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
2.订婚后,在结婚前夕,男方送到女方家的礼物。并有通知即将举行婚礼的意思。
3.成亲、结婚。《刘知远诸宫调。第一》:「选定吉日良辰,诸亲友相见。磨麦造酒,排喜庆筵席。至天晚,二人过礼。」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漢語大詞典》:厚币(厚幣)
丰厚的礼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楚威王 闻 庄周 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灵禽嗈喈於阿阁,金象焜晃乎清沼,此岂卑辞所致,厚币所诱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裕靖节公殉难:“ 若木 由是名闻江南,凡两江总督到任,必卑辞厚币,敦请入幕,为上宾者数十年。”
分類:丰厚礼物
《國語辭典》:脚钱(腳錢)  拼音:jiǎo qián
四川方言。指运送东西时额外给工人的赏钱。犹如现在的小费。《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另与脚夫说过,叫他跟来。霎时到了,还了轿钱脚钱。」《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我们府衙门里出来送礼,脚钱是一向有的。」也称为「力钱」。
《國語辭典》:定礼(定禮)  拼音:dìng lǐ
1.订定礼制。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春官定礼,夏官治兵。」
2.订婚时所纳的彩礼。《水浒传》第五回:「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红楼梦》第六六回:「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小弟素系寒食,况且客中,何能有定礼?」
《國語辭典》:赠礼(贈禮)  拼音:zèng lǐ
赠送的礼物。如:「新春赠礼」、「年节赠礼」。
《國語辭典》:皮币(皮幣)  拼音:pí bì
1.兽皮和束帛。古时作为馈赠或聘享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汉。赵岐。注:「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2.用皮革制成的货币。汉武帝时曾订定白鹿皮为「皮币」。《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國語辭典》:拜礼(拜禮)  拼音:bài lǐ
1.接受人家礼拜后回赠的礼物。《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老爷见太太赏了媳妇拜礼,便满面正气,拈著小胡子儿叫道:『来,把我给大奶奶那分东西拿来。』」也称为「拜见礼」。
2.拜谢。《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漢語大詞典》:聘币(聘幣)
(1).古时聘人所备的礼物。币,本意为缯帛。古以束帛为赠送宾客及享聘之礼。孟子·万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之野 ,而乐 尧 舜 之道焉…… 汤 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 汤 之聘币为哉?’”
(2).古代订婚时所备的礼物。北史·列女传·泾州贞女儿氏:“ 涇州 贞女 儿氏 者,许嫁 彭老生 为妻,聘币既毕,未及成礼。”
《國語辭典》:纳采(納采)  拼音:nà cǎi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遣派媒人携带一定的礼物,向女家正式求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卢生来行纳采礼,正在堂前拜跪。」
《國語辭典》:束修  拼音:shù xiū
1.老师的酬金。参见「束脩」条。《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东家包我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访请一位名师,每年束修一百二十两,自此济川就在家里读书。」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圭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也作「束脩」。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漢語大詞典》:私觌(私覿)
(1).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 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覿见主国之君。”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覿,私见也。” 王先谦 集解:“私覿,以臣礼见,故曰私见。” 唐 储光羲 《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裴回念私覿,悵望临清汜。”
(2).指私觌之礼物。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乃詔太子詹事 韦宗卿 、祕书少监 吕述 往蒞宾馆,以展私覿,稽合同异。”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今日养兵之外,又有岁币;岁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日之使。”
(3).同僚间的非公事相见。南史·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 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
《国语辞典》:薄礼(薄礼)  拼音:bó lǐ
不贵重的礼物。《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舍亲敬差人驴薄礼,专迎尊驾,幸即亲临敝镇。」也作「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