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典言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 注:“典,法也。法言,谓 阳穀 之会,以四教令诸侯之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逮 汉 贾谊 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达旨》,吐典言之裁。”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多见 子夏 、 李斯 之篇,故其文章都雅,造之自我,皆合典言。”
《漢語大詞典》:逾礼(逾禮)
亦作“踰礼”。
(1).违反礼法。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邪言罪恶之由:“师曰:‘若以邪言荡人淫心,使彼逾礼越禁,为罪恶之由,吾恐非止堕恶道而已。’” 林纾 《译〈贼史〉序》:“豪门朱邸沉沉中,踰礼犯分,有百倍於穷巷之荒傖者,乃百无一知。”
(2).谓行动超出礼仪所要求。陈书·徐陵传论:“ 孝克 砥身厉行,养亲逾礼,亦 参 閔 之志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孝行》:“ 孟景休 事亲以孝闻,丁母忧,哀毁逾礼,殆至灭性。” 清 王源 《文林郎中书科中书舍人侯君墓志铭》:“君数年来积劳成疾,至是哀毁逾礼,遂不起。”
《漢語大詞典》:私制(私製)
私自制作。新唐书·柳公绰传:“置权量於东西市,使贸易用之,禁私製者。”
私人的礼法。《文选·潘岳〈悼亡诗〉》:“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李周翰 注:“改凶服从朝政之吉服,哀心不易,私存其礼也。制,礼也。”
《國語辭典》:散儒  拼音:sǎn rú
不自检束的儒者。《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西京杂记》卷三:「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
《漢語大詞典》:亡等
谓无视礼法、等级制度。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吾乡风气淳古,士人循循不敢偝越礼法,以自放其亡等之欲。” 清 谭嗣同 《仁学》八:“忠孝既为臣子之专名,则终必不能以此反之。虽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诉,而终不敌忠孝之名为名教之所出,反更益其罪,曰怨望,曰觖望,曰怏怏,曰腹诽,曰訕谤,曰亡等,曰大逆不道。”
《漢語大詞典》:邪物
(1).指违背礼法的邪秽之物。礼记·祭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2).旧指能造成灾祸的妖邪之物。《西游记》第六二回:“ 行者 道:‘怪哉!怪哉!这早晚有三更时分,怎么得有人在这顶上言语?断乎是邪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漢語大詞典》:世绳(世繩)
社会的礼法。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曰:“固当羈绊於世绳,维繫於禄位。”
分類:社会礼法
《漢語大詞典》:脩谨(脩謹)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武帝 即位,吏治尚脩谨,然 由 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陈书·袁泌传:“﹝ 袁泌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脩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完颜速兰 ﹞莅官脩谨得名。” 明 归有光 《请勑命事略》:“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脩谨。”
《漢語大詞典》:违乱(違亂)
谓不遵守礼法。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雒邑 ,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於大庙,其若之何?” 宋 程颐 《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此盖执政大臣,违乱典礼。”
《漢語大詞典》:谕义(諭義)
表明礼法道义。管子·心术上:“理也者,明分以諭义之意也。故礼出乎理,理出乎义,义因乎宜者也。”
《漢語大詞典》:服度
遵守礼法。一说,服御物有制度。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尹知章 注:“服,行也。上行礼度,则六亲各得其所,故能感恩而结固之。”《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 张守节 正义:“上之服御物有制度,则六亲坚固也。”
《漢語大詞典》:灵规(靈規)
(1).指朝廷的准则、礼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有 怀冰先生 者……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抗灵规於云表,独违今而遂古。”
(2).美好的典范。《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唐享节愍太子庙乐章》:“惟孝虽遥,灵规不朽。”
《漢語大詞典》:顺止(順止)
顺从礼法、礼仪。文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旧注:“止,礼也。”
《漢語大詞典》:狎筵
谓不拘礼法的宴饮。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江总 参文会, 陈暄 侍狎筵。”
《漢語大詞典》:爽法
违背礼法。新唐书·蒋乂传:“昔 鲁侯 改服, 晋襄 墨縗,缘金革事则有权变。安有释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亲迎,以凶瀆嘉,为朝廷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