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足趼
亦作“ 足茧 ”。亦作“ 足蠒 ”。 脚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劳。 唐 元载 《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自西徂东,足趼头蓬,简稽衣食,赋政理戎。”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宋 苏轼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诗之一:“故人轻千里,足蠒来相寻。” 明 杨慎 《恩遣戍滇纪行》诗:“衣廑何暇拂,足茧不能休。”
《漢語大詞典》:崒崒
(1).峻峭貌。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山嵯峨兮崒崒,水激湍兮发发。”
(2).象声词。物体轻微的磨擦声。 唐 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
《國語辭典》:磨损(磨損)  拼音:mó sǔn
机件或物体因摩擦、使用造成材料的耗损。如:「这只钢笔已使用五年,笔尖都有点磨损了。」
《国语辞典》:磨平  拼音:mó píng
磨擦使东西平滑。如:「他用砂轮将钢板磨平打光。」
《國語辭典》:茧子(繭子)  拼音:jiǎn zi
1.俗称蚕茧。
2.手掌、脚掌因过度摩擦所生的厚皮。也称为「老茧」。
《國語辭典》:轧然(軋然)  拼音:gá rán
拟声词。形容门窗开合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正要举步归寓,忽听得墙边小门,呀的一响,轧然开了,一个女子闪将出来。」
《國語辭典》:磨蚀(磨蝕)  拼音:mó shí
1.磨损、蚀耗。如:「他的志气已经被环境磨蚀殆尽。」
2.地质学上指砂、粒等受风、水、冰、重力等带动,将地表其他物质磨擦、耗损的作用。
《國語辭典》:西皮  拼音:xī pí
传统戏曲的腔调。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拍子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摇板等。
《漢語大詞典》:轧拉(軋拉)
象声词。形容物体磨擦或受压力后而发出的声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也是我在工场里听惯了‘丁东丁东’的打铁声和‘轧拉轧拉’的机器声的缘故吧,我近来很留心同声母或同韵母的声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的粗重的脚步,踏得厢房里的地板轧拉地发响。”
《漢語大詞典》:耐磨
经得起磨擦。《大集经》卷八:“净宝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无瑕玼。”如:耐磨铸铁。
分類:磨擦
《漢語大詞典》:摩激
(1).磨擦振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就各山之瀑布飞泉安措轮轴,使摩激而生电气,因而传引至需用之处,是可以节物力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普及革命》:“合若干质,由日球脱壳,互相摩激,化合而成地球,曰力与气。”
(2).犹激发。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乃从而摩激其热力,鼓厉其忠愤,使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己任。”
《漢語大詞典》:劘荡(劘蕩)
磨擦冲荡。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引 喻汝砺 诗:“江头风波几劘荡,断岸奔峰俱披靡。”
分類:磨擦冲荡
《国语辞典》:火花试验(火花试验)  拼音:huǒ huā shì yàn
将试验材料放在砂轮上磨擦,而由产生的火花来鉴别金属种类的方法。
《国语辞典》:碟大碗小磕著碰著  拼音:dié dà wǎn xiǎo kē zhao pèng zhao
比喻人多容易起争执、生磨擦。《红楼梦》第八三回:「姨太太说那里的话!谁家没个碟大碗小磕著碰著的呢?那是姨太太多心罢咧!」
《漢語大詞典》:火箭雉尾炬
古时一种能发火燃烧的箭。射出后因磨擦作用而使燃料燃烧,形成火炬,状如雉尾,故称。宋书·良吏传·杜慧度:“ 慧度 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 ( 卢循 )众舰俱然,一时散溃, 循 中箭赴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