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支韵》:为碑(为碑)
李充起居戒古之为碑者盖以述德纪功归于实录也
《漢語大詞典》:党碑
即党人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莫不是清流欲向浊流抛,莫不是党碑又刻 元祐 号。”参见“ 党人碑 ”。
《漢語大詞典》:党人碑
宋哲宗 元祐 元年, 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 、 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 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 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 ,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明 何景明 《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 柳亚子 《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漢語大詞典》:碑板
见“ 碑版 ”。
《國語辭典》:碑版  拼音:bēi bǎn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选。谢灵运。入华子岗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长沙 、 绍兴 、 南京 栖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分類:缪篆符箓
《骈字类编》:苔碑
南北朝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宋 黄公度 陈晋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 苔碑缺落庭松老,野鸟去来汀草青。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
《骈字类编》:碑留
唐 戴叔伦 曾游 碑留太史书,词刻长公调。
《國語辭典》:碑亭  拼音:bēi tíng
保护碑石的亭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从新修造享殿碑亭,门墙桥道,与十二陵一般规模。」
《骈字类编》:寺碑
宋史吕陶传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常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由是礼诸宾筵一日同游僧舍共读寺碑酒阑堂索笔书碑十纸行断句阙以示陶曰老夫不能尽忆子为我足之陶书以献不缪一字
《骈字类编》:高碑(高碑)
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樊卿宝鼎复述台司之功羊叟高碑更纪征南之德
《國語辭典》:碑额(碑額)  拼音:bēi é
指碑体的上方。上多刻有文字,或配以龙、虎、螭等饰图。
分類:碑额题字
《漢語大詞典》:碑首
即碑额。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碑吞蛇:“俄而火光渐近,乃一大石碑。碑首凿猛虎形,光如万炬,燃照数里。”参见“ 碑额 ”。
分類:碑额
《國語辭典》:碑额(碑額)  拼音:bēi é
指碑体的上方。上多刻有文字,或配以龙、虎、螭等饰图。
分類:碑额题字
《漢語大詞典》:树碑(樹碑)
立碑。后汉书·桓彬传:“ 蔡邕 等共论序其志,僉以为 彬 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唐 黄滔 《赠旌德吕明府》诗:“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 明 刘基 《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 至正 辛卯寺成,将树碑求文以誌其所自。”
分類:立碑
《國語辭典》: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墓道前用以记载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时亦指碑上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撰碑
撰写碑文。 宋 王禹偁 《高闲》诗:“京中吏去慵传信, 江 外僧来与撰碑。”
分類:撰写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