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3,分29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石楼
立石
石马
石火
触石
石坛
石洞
匠石
下石
顽石
文石
漱石
石根
化石
大石
《漢語大詞典》:石楼(石樓)
(1).石牌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餘,石质青緑,光可以鉴。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注,穷巧綺刻,妙絶人工。”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墓上石楼,盖即今石牌坊,又谓之牌楼。”
(2).石筑的楼台。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聊登石楼憩,下观潭中鱼。” 宋 梅尧臣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分類:牌坊楼台
《漢語大詞典》:立石
树立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新唐书·张仲武传:“ 仲武 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詔 德裕 为铭,揭碑 卢龙 ,以告后世。”
《漢語大詞典》:石马(石馬)
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西京杂记卷五:“余所知 陈縞 ,质木人也,入 终南山 採薪还,晚,趋舍未至,见 张丞相 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三:“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 遁庐 《童子军·割发》:“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索虏猖狂,敢肆豺狼之毒;髠奴咆哮,蔓延文物之邦。”
《國語辭典》:石火  拼音:shí huǒ
敲击石头所产生的火花。比喻事物无常,起灭迅速。北齐。刘昼《刘子。卷一○。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
《漢語大詞典》:触石(觸石)
(1).《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文选·左思〈蜀都赋〉:“冈峦纠纷,触石吐云。” 李善 注:“《春秋元命苞》曰: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唐 李正辞 《赋得白云起封中》:“千年 泰山 顶,云起 汉皇 封。不作奇峯状,寧分触石容。”
(2).指险峰。 晋 陆云 《喜霁赋》:“靖屏翳之洪隧兮,戢 太山 之触石。”文选·郭璞〈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 李周翰 注:“江中起云雾,疾速乃超越也。”
《漢語大詞典》:石坛(石壇)
(1).石头筑的高台。古代多用于祭祀。汉书·郊祀志下:“紫坛伪饰女乐、鸞路、騂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铭》:“石坛承祀,丰碑颂灵。”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诗:“云开星月浮山殿,雨过风雷遶石坛。”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八:“毳毛伐尽浥清寒,自缚茅龙上石坛。”
(2).石制的台或墩。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頦肘拄座。”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左前方有大柏树一株,有圆形石坛围护其根。”
《國語辭典》:石洞  拼音:shí dòng
在岩壁中形成的洞穴。
分類:石洞岩洞
《國語辭典》:匠石  拼音:jiàng sh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技术出神入化,运斧削掉郢人鼻端的污泥,而丝毫未伤及鼻。见《庄子。徐无鬼》。后用以为巧匠的代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也称为「匠伯」。
《國語辭典》:下石  拼音:xià shí
比喻趁人危难时,加以陷害。参见「落井下石」条。宋。陆游 感兴诗:「下石纷纷惊俗薄,绝弦寂寂叹吾衰。」
《國語辭典》:落井下石  拼音:luò jǐng xià shí
本指别人掉入井中,不但不相救,反而向他投掷石块。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如:「只有那心术不正的人,才会落井下石,加害于人。」《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也作「落阱下石」。
《國語辭典》:顽石(頑石)  拼音:wán shí
1.无光泽且体粗质钝的石块。宋。俞琰《书斋夜话》:「有名何必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比喻愚蠢驽钝的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國語辭典》:文石  拼音:wén shí
1.有文理的石头。《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张让传》:「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
2.矿物名,成分为碳酸钙。为方解石之同质异形体。也称为「霰石」。
3.指玄武岩孔隙中具有纹理的后期充填物质,主要成分包含方解石、霰石、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及蛋白石、褐铁矿、绿泥石等矿物,多为杏仁状、块状、葡萄状或球状,具白、黄、灰、墨绿及褐色等同心圆状纹理。
《漢語大詞典》:文石陛
用文石砌成的宫廷台阶。汉书·梅福传:“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四:“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
《漢語大詞典》:漱石
亦作“潄石”。
(1).冲刷岩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 沁水 。”
(2).谓闲居;隐居。 明 徐霖 《绣襦记·却婚受仆》:“枕流漱石乐閒居。无梦到彤闈。” 清 顾炎武 《复迟明府书》:“自从壮岁,便絶意于乘轩,况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参见“ 漱石枕流 ”。
《國語辭典》: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èn liú
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参见「枕石漱流」条。晋孙楚年少时欲隐居不仕,将「枕石漱流」误说成「漱石枕流」。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分類:容隐隐居
《漢語大詞典》:石根
岩石的底部;山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时有见此石根,如竹根而黄色,见者多凶,相与号为承受石。” 唐 杜甫 《宿清溪驿奉怀张之绪》诗:“石根青枫林,猿鸟聚儔侣。” 宋 王安石 《竹里》诗:“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江东岸石根,上覆中空,已为幻矣。”
《國語辭典》:化石  拼音:huà shí
在地层中经化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生物遗骸,或生物活动所遗留的痕迹。可用以鉴定地层年代及沉积环境,并了解生物的演化。
《骈字类编》:大石
唐书李嗣业传初讨勃律也通道葱岭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分类: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