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3,分29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碣石
木石
石泉
黄石
铁石
石田
石床
采石
药石
山石
刻石
柱石
石榴
磐石
石间
《漢語大詞典》:碣石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县 北。 碣石山 馀脉的柱状石亦称 碣石 ,该石自 汉 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汉书·武帝纪:“行自 泰山 ,復东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韦应物 《弹棋歌》:“岂如 昆明 与 碣石 ,一箭飞中隔远天。” 明 王錂《春芜记·献赋》:“似迢遥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三:“一掬 信陵 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國語辭典》:木石  拼音: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环绕,甚为幽静。」《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山海经・北山经》:「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比喻没有知觉、感情。如:「心非木石,见人苦难,当伸援手才是。」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出囹圄中,谁可告愬者!」《宋书。卷八三。列传。吴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國語辭典》:石泉  拼音:shí quán
流经山石间的泉水。《楚辞。屈原。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铁石(鐵石)
(1).铁矿石。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 耒阳县 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
(2).铁和石。比喻坚定不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烧丞相长史 王必 营” 裴松之 注引 晋 阴澹 《魏武故事》:“领长史 王必 ,是吾披荆斩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晋书·忠义传序:“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 金 周昂 《孙资深岁寒堂》诗:“此心铁石无人会,唯有庭前柏树知。” 明 何景明 《送刘养和侍御谪金坛》诗:“风霜华杪留颜色,铁石人间识肺腑。”
《國語辭典》:石田  拼音:shí tián
不能耕种的田。比喻毫无用处的物品。《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你伯父虽然讨了两个姨娘,却都是同石田一般的。」
《國語辭典》:石床  拼音:shí chuáng
石制的坐卧器具。唐。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床。」《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漢語大詞典》:采石
(1).有彩色花纹的石头;宝石。山海经·西山经:“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采石,即宝石也。”
(2).指 采石矶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尝乘月与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词序:“ 江 行 采石 岸,戏作渔父词。” 清 金綎 《采石矶》诗:“峥嶸屡縈迴, 采石 屹相向。”参见“ 采石磯 ”。
《國語辭典》:采石矶(采石磯)  拼音:cǎi shí jī
地名。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國語辭典》:药石(藥石)  拼音:yào shí
1.方药与砭石。皆治病的药物。《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周书。卷一五。李弼传》:「辉常卧疾期年,太祖忧之,日赐钱一千,供其药石之费。」
2.规劝人改过迁善的话。《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孟孙之恶我,药石也。」
《骈字类编》:山石
唐 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 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
唐 王建 薛二十池亭 斜竖小桥看岛势,远移山石作泉声。
元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分类:山石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國語辭典》:石榴  拼音:shí liú
植物名。安石榴科安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中海沿岸。高二至三公尺,叶具短柄,对生或丛生,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五月开花,一至五朵顶生,萼筒管状或钟形,红色或黄色,花单瓣或重瓣,朱红色罕白色。果也称为「石榴」,球形,深黄色或朱红色,熟时开裂,种子之外种皮肉质,可食。也称为「百花王」、「丹若」、「若榴」、「安石榴」。
《國語辭典》:磐石  拼音:pán shí
1.巨大的石头。如:「稳如磐石。」也作「盘石」。
2.比喻稳固的基础。《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3.县名。参见「磐石县」条。
《骈字类编》:石间(石间)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唐 姚合 寄陆浑县尉李景先 月色生松里,泉声在石间。
分类: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