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志石(誌石)
即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碑。 鲁迅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洛阳 邙山 , 清 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
刻有墓志铭的石碑。 唐 贾岛 《哭卢仝》诗:“塚侧誌石短,文字行参差。”
《國語辭典》:石敢当(石敢當)  拼音:shí gǎn dāng
旧时民间以为在朝著巷口或为巷陌桥道要冲的家居正门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即可禁压不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漢語大詞典》:纪功碑(紀功碑)
记载功绩的石碑。旧唐书·姜行本传:“其处有 班超 纪功碑。”新五代史·梁太祖纪上:“十月,天子使来,赐王纪功碑。”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一章:“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 长江 、 嘉陵江 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原注:“现为 重庆市 人民解放纪念碑。”
《國語辭典》:界石  拼音:jiè shí
区域分界处所立的石碑或石块。唐。韩愈 潮州祭神文五首之四:「谨遣耆寿成宇,以清酌少牢之奠,告于界石之灵。」
《漢語大詞典》:碑阙(碑闕)
石碑和石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汉 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岁书法族焉。 晋 魏 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闕,坛场列柏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水出 无盐城 东北五里 阜山 下,西逕 无盐县 城北。水侧有 东平宪王 仓 冢,碑闕存焉。”
分類:石碑石阙
《漢語大詞典》:拓手
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顷见 北宋 拓本(指《圣教序》),拓手不甚佳,而用笔转折,轻重纤悉可见。”
《漢語大詞典》:石拓
将薄纸铺在石碑或石器上,轻拍轻打,使纸在碑或器的凹下处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团全面轻按,凹下处无墨,文字、图形便显示纸上,此种操作过程或成品,均称石拓。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关于 贯休和尚 的罗汉像,我认为倒是石拓的好,亲笔画似乎过于怪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如 最澄 携归品中有《书法目录》,包括 王羲之 《十八帖》……等 唐 代石拓和真迹共十七种。”
分類:石碑石器
《漢語大詞典》:丰琰(豐琰)
高大的石碑。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爰降丝纶,克成丰琰。”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乞於大路康庄,式刊丰琰。”
分類:高大石碑
《國語辭典》:纪念碑(紀念碑)  拼音:jì niàn bēi
为纪念某重大事件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而立的石碑。如:「二二八纪念碑」、「蒋渭水纪念碑」。
《漢語大詞典》:棠棣碑
谓兄弟碑。歌颂 唐 贾敦颐 贾敦实 兄弟功德的石碑。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实:“初 敦颐 为 洛州 刺史,百姓共树碑于大市通衢。及 敦实 去职,復刻石颂美,立于兄之碑侧。时人号为‘棠棣碑’。”
《国语辞典》:碑坛(碑坛)  拼音:bēi tán
树有石碑的坛场。为一四面有阶梯的平台。
《漢語大詞典》:圭碑
有圭首的石碑。亦泛指石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 汉 故中常侍长乐太僕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圭碑石函, 酈生 瞻覩。”
分類:石碑
《漢語大詞典》:霸下
石碑下龟趺。传说为龙九子之一,螭头龟足,好负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龙子:“ 长沙 李文正公 在阁, 孝宗 忽下御札,问龙生九子之详。 文正 对云……霸下好负重,今为碑碣石趺。”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龙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六曰霸下,好负重,碑座兽是。”参见“ 贔屭 ”。
《國語辭典》:赑屃(贔屭)  拼音:bì xì
1.用力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
2.动物名。龟类,好负重,旧时碑下所刻仙龟怪物即是。
《國語辭典》:拓印  拼音:tà yìn
将石碑上的字、画摹印在纸张上,称为「拓印」。
《国语辞典》:罗塞达石碑(罗塞达石碑)  拼音:luó sài dá shí bēi
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远征埃及时,在尼罗河口罗塞达发现,故称为「罗塞达石碑」。为一外形不规则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长一百一十四公分、宽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铭文撰于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志其践位庆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腊两种语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写体)和希腊文雕刻而成,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释读主要由英国物理学家T.杨和法国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解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石碑现藏于不列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