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石头儿(石头儿)  拼音:shí tou ér
1.小石头。
2.玲珑小巧的宝石。如:「那只戒指上镶著一块光采夺目的红石头儿。」
《国语辞典》:石头草(石头草)  拼音:shí tou cǎo
植物名。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叶颗粒状卵形,对生,二叶近合生,顶部为一裂缝分开,外形圆胖似石,上端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似经过大自然风化龟裂痕。从裂缝中长出花朵来,花被片多数,线形。原产南非。
《国语辞典》:石头饼(石头饼)  拼音:shí tou bǐng
一种饼乾。将石头平铺在万能锅中,用大火加热至烫手的程度,再将以中筋及低筋面粉混合其他材料制成的面团擀成饼片,铺放在石头上烘焙至又脆又硬即成。
《漢語大詞典》: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脚)
谓原想打击别人,结果弄巧成拙,害了自己。 毛泽东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 中国 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
《国语辞典》: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拼音:bān shí tou zá zì jǐ de jiǎo
比喻自找麻烦或弄巧成拙。如:「早知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件事我一定不做!」也作「搬石头打自己的脚」。
《漢語大詞典》:石头人(石頭人)
比喻心硬如石的人。 杨朔 《乱人坑》:“提起这件事,石头人也要掉泪!”
分類:
《漢語大詞典》:石头鱼(石頭魚)
即黄鱼。也称黄花鱼。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石头鱼,状如鱅鱼,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子如蕎麦,莹白如玉。”参见“ 石首 ”。
分類:黄鱼
《漢語大詞典》:石首
鱼名。以头中有骨两枚,色白,大如豆,坚如石,故名。产于海中,体扁,口阔,鳞细,腹黄,亦称黄花鱼或黄鱼。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余偶读 张勃 《吴録·地理志》载:‘ 吴娄县 有石首鱼,至秋化为冠鳧。’言头中有石。”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其 东海 石首鱼, 浙中 以造白鮝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於金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三月·时品》:“黄花鱼即 江 南之石首。”
《分类字锦》:石头重戍(石头重戍)
晋书陶回传苏峻之役回谓庾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由丹阳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分类:屯戍
《高级汉语词典》:摸着石头过河  拼音:mō zhe shí tou guò hé
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國語辭典》:他山之石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踰万里。」
《國語辭典》:磊砢  拼音:lěi luǒ
1.众多、堆累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
2.壮大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3.树木多节目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
4.形容性情、才华卓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漢語大詞典》:画石(畫石)
(1).有纹理的石头。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董偃 常卧 延清之室 ,以画石为牀,文如锦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 水又东北歷 石崖山 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2).画石头。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3).指所画的石头。 元 伊世珍 《瑯嬛记》卷中:“ 王维 为 岐王 画一大石,信笔涂抹,自有天然之致,王寳之……数年之后,益有精彩。一旦,大风雨中雷电俱作,忽拔石去,屋宇俱坏,不知所以。后见空轴,乃知画石飞去耳。”
(4).滑石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滑石﹝释名﹞引 寇宗奭 曰:“滑石今谓之画石,因其软滑可写画也。”
《漢語大詞典》:霞骨
指紫红色的石头。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釵头。”
分類:红色石头
《漢語大詞典》:土骨
石头。太平经卷四五:“今天不恶人有室庐也,乃其穿地太深,皆为疮疡,或得地骨,或得地血。何谓也?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 宋 梅尧臣 《淮岸》诗:“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湖中得土骨二,以夹炉,如双峰。”
分類:石头
《漢語大詞典》:礓石
(1).小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栽石榴法……竖枝於坑畔,环口布枝,令匀调也。置枯骨、礓石於枝间,下土筑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薑石:“礓石……或作礓砾。”
(2).泛指石头。南史·到溉传:“ 溉 第居近 淮水 ,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 唐 卢纶 《题伯夷庙》诗:“ 中条山 下黄礓石,垒作 夷 齐 庙里神。”
分類:小石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