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2,分121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正知
自知往来
自知之明
白首相知
不卜可知
辩知闳达
博古知今
知风草
知更鸟
知识论
知名度
主知说
得福不知
地下有知
叨在知己
《国语辞典》:不正知  拼音:bù zhèng zhī
佛学五十一种心理现象之一。指和烦恼相对应的慧解。由于对过去、现在、未来等不能正确地观察,以致不知道什么该作、不该作而犯戒律。
《分类字锦》:自知往来(自知往来)
北史西域传乌苌国西南有檀特山山上立寺以驴数头运食山下无人控御自知往来也
分类:驴骡
《國語辭典》:自知之明  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语本《老子》第三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优缺点,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宋。苏轼与叶进叔书〉:「仆闻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国语辞典》:白首相知  拼音:bái shǒu xiāng zhī
年老的知已。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四出:「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剑同袍。」
分类:年老二四
《国语辞典》:不卜可知  拼音:bù bǔ kě zhī
事情的发展明显可见,不用占卜即可知晓。明。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叙事写物,迭出层见,伟然成一家之言,尤晚生稚笔所觊望而不可及者。传之后世,不卜可知也。」
《国语辞典》:辩知闳达(辩知闳达)  拼音:biàn zhī hóng dá
雄辩、机智、博学、通达的贤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是时朝廷多贤材,上复问朔:『方今公孙丞相、儿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国语辞典》:博古知今  拼音:bó gǔ zhī jīn
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国语辞典》:知风草(知风草)  拼音:zhī fēng cǎo
植物名。禾本科画眉草属,多年生草本。高三十至一百一十公分,叶长二十至四十公分。花小密集,圆锥花序开展,每小穗具七至十二朵小花。据说这种草能预卜一年的风候,故称为知风草。
《国语辞典》:知更鸟(知更鸟)  拼音:zhī gēng niǎo
动物名。燕雀目。背及颈部赤褐色,额喉皆黑,腹下白色,雌体色稍淡,鸣声清越。
《国语辞典》:知识论(知识论)  拼音:zhī shì lùn
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研究知识的来源、本质及范围者。
《国语辞典》:知名度  拼音:zhī míng dù
名声为人所闻知的程度。如:「在同业中,董事长的知名度很高。」
《国语辞典》:主知说(主知说)  拼音:zhǔ zhī shuō
1.伦理学上的学说。主张完全真确的认识为道德生活唯一的标准,如苏格拉底、斯宾挪沙均主张此说。
2.美学上的学说。主张美的价值决定于艺术品的内容,亚理斯多德即主张此说。
《国语辞典》:得福不知  拼音:dé fú bù zhī
拥有福气却不知珍惜。比喻不知好歹。《文明小史》第二○回:「你不要得福不知,有了这个馆地,我劝你忍耐些时,骑马寻马,你自己想想,无论如何,一个月总得几块钱的束脩。」
《国语辞典》:地下有知  拼音:dì xià yǒu zhī
人死后若还有知觉。多用于假设。如:「假如他地下有知,也会感谢你为他所做的一切。」
《国语辞典》:叨在知己  拼音:tāo zài zhī jǐ
一种社交应酬语。承蒙对方视自己为知己的意思。清。和邦额《夜谈随录。崔秀才》:「叨在知己,亟当如命,奈心与力违,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