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爷(太爺)  拼音:tài yé
1.对知县等官吏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罪案已成,太爷昨日已经把你发放过了。今日只是覆审一次,便可了事。」《红楼梦》第一回:「这日甄家大丫头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唱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
2.对祖父的尊称。如:「老太爷」。
3.对年老的父祖辈人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据我听你讲起你家太爷的光景来,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辈。」
4.态度倨傲的人自称。《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快把金银献出来,还有个佛眼相看,不然太爷们就要动手了。」
《漢語大詞典》:府倅
知府的佐贰官,如同知、通判。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三司副使曰簉,通判曰倅……簉、倅皆副贰之称。”清史稿·礼志十:“州、县教职见督抚,仪如佐贰见司道,不迎送。见知府,迎送屏门外。见府倅,迎送堂檐下。”
《漢語大詞典》:贰府(貳府)
知府的副职。 明 冯惟敏 《粉蝶儿·辞署县印》套曲:“把似你佐三邦,任贰府,还子待户封八县;凭着这大才能,你可也烈烘烘施逞了一遍。”
分類:知府副职
《国语辞典》:朱一贵(朱一贵)  拼音:zhū yī guì
人名。(西元1687~1721)清台湾人。康熙年间台湾人民不堪知府王珍的暴敛,群起谋变,因一贵姓朱,乃托为明朝后裔,奉为中兴王,建元永和,为清水师提督施世骠所平。
《國語辭典》:地方官  拼音:dì fāng guān
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听见厦门的交涉,是办得太硬了,地方官登时革职。」
《漢語大詞典》:盐捕分府(鹽捕分府)
旧时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忽然前面一对高灯,又是一对提灯,上面写的字是‘盐捕分府’。”
《漢語大詞典》:县正堂(縣正堂)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因此称为正堂。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细看他的行李,除了衣箱之外,还有一个大帽盒,都黏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白蟒围营》:“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 ,作了 剑川县 的县正堂。”
《漢語大詞典》:府经历(府經歷)
知府的属官,主管出纳文书事。又称府经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藩臺早就有心给 继之 一个署缺,因知道今天是他老太太的整寿,前几天 江都县 出了缺,论理就应该即刻委人,他却先委了 扬州 府经歷暂行代理,故意挨到今日掛牌,要博老太太一笑。”亦省称“ 府经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那人自称姓 申 号 守尧 ……那年修理堤工案内,得了一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漢語大詞典》:埋羹太守
明 人对 洪武 末 宁波 知府 王琎 的称号。明史·王琎传:“﹝ 王璡 ﹞自奉俭约,一日饌用鱼羹, 璡 谓其妻曰:‘若不忆吾啖草根时耶?’命撤而埋之,人号‘埋羹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