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知人  拼音:zhī rén
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恰到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馀众到寨。孙策大喜,众皆服策之知人。」
《漢語大詞典》:知人
有智慧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林尧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乱。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分類:智慧
《漢語大詞典》: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復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分类字锦》:有知人鉴(有知人鉴)
剧谈录张侍郎为河阳乌司徒从事同幕皆至有道士殷九霞来自青城山有知人之鉴乌公问以年寿官禄九霞曰司徒贵极藩服所望者秉持钧轴建茅土惟在保守勋庸包贮仁义享福隆厚殊不可涯既而遍问宾僚九霞曰其间必有台辅时乌公器重裴副使应声曰裴中丞是宰相否九霞曰若以目前人事言之当如尊旨以某所观即不在此时夏侯相国为馆驿巡官形质低悴乌因戏曰裴副使不作宰相莫是夏侯巡官否对曰司徒所言是矣乌公曰如此则非某所知也然其次贵达者为谁曰张支使虽不居廊庙履清途亦至荣显既出遂造张侍郎所居从容谓曰支使神骨清爽气韵高邈若以绂冕累身至于三二十年居于世俗傥能摆脱嚣俗相逐学道即三十年内白日升天某之此行非有尘虑实亦访寻修真之士耳然阅人甚多无如支使者张以其言意浮阔但唯之而已将去复来情甚恳至审知张意不回颇甚嗟惜因留药数粒并黄纸书一缄而别去云药数粒服之可以无疾书纪宦途所得每一迁转密自启之书穷之辰当复相忆其后谯公显赫令名再居鼎铉张果践朝列出入台省佩服朱紫廉察数州书载之言靡不详悉年及三纪时为户部侍郎书之所存盖亦无几虽名位通显而齿发衰退每言道流之事话于亲友追想其风莫能及矣
分类:相术
《國語辭典》:知人论世(知人論世)  拼音:zhī rén lùn shì
语本《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指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时代背景。清。王昶〈湖海诗传序〉:「以诗證史,有裨于知人论世。」后亦指评断人物的优劣和议论世事的得失。清。袁枚〈再答稚存〉:「足下引仗马不鸣相诮,于知人论世之道,尤为疏谬。」
《國語辭典》:知人善任  拼音:zhī rén shàn rèn
能识别、拔擢人才,并能依据其专长而加以任用使能发挥所长。明。沈采《千金记》第一七出:「军师,你知人善任,何必大谦。」
《漢語大詞典》:知人则哲(知人則哲)
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曾运乾 正读:“哲,智;官,任……言知人则能器使。”魏书·肃宗纪:“知人则哲,振古所难。”
《漢語大詞典》:知人之鉴(知人之鑒)
同“ 知人之明 ”。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潁川 司马徽 清雅有知人之鉴。”北史·高构传:“所举荐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 构 有知人之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时称 勣 有知人之鉴。”
《國語辭典》:知人之明  拼音:zhī rén zhī míng
有识别、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领。《后汉书。卷六四。吴祐传》:「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虽怀窃位之惧,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终难上报。」也作「知人之鉴」。
《國語辭典》:知人知面不知心  拼音: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谚语)仅看到人的表面,不能洞察人的真心。指对人难以真正了解。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红楼梦》第一一回:「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
《国语辞典》:饱当知人饥(饱当知人饥)  拼音:bǎo dāng zhī rén jī
自己温饱之馀,应当想到他人的饥寒。常用来表示执政者应有为民谋福的仁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国语辞典》:知人下士  拼音:zhī rén xià shì
能识别人才,并且降尊礼遇贤士。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国语辞典》:知人料事  拼音:zhī rén liào shì
能识别拔擢人才,预测世事的变化。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李谪仙》:「知人料事,尤其所难。」
《国语辞典》:不知人事  拼音:bù zhī rén shì
昏迷毫无知觉。《红楼梦》第九八回:「宝钗听了这话,便又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
《漢語大詞典》: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谓外表易画,骨相难描。比喻人心难测。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 蔡郎 当初临别之时,可不道来:若有寸进,即便回来。如今年荒亲死,一竟不归,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今日 薛婆 本是箇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 三巧儿 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