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同“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正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听了,心中火起,便駡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廝倒来我面前,又説 海闍黎 许多事,説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廝慌了,便先来説破,使个见识。’”
《國語辭典》: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拼音: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谚语)形容人不知廉耻已达极点。宋。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分类字锦》:仆射知人(仆射知人)
南史谢弘微传叔父混以刘毅党见诛混妻晋陵公主诏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宋武受命晋陵公主降封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年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生平重此一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分类:伯叔
《漢語大詞典》:论世知人(論世知人)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 石夫 高尚之情,谨慎之识,俱可见焉。附録之,亦可以论世知人也。”《中国现在记》楔子:“但是穷而在下,权不我操,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与那论世知人之识,也不过空口説白话,谁来睬我?”
《漢語大詞典》:独知(獨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四:“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祗独知。”《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 朱熹 集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2).仅仅知道。墨子·兼爱中:“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而攻人之国。”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漢語大詞典》:鲍叔(鮑叔)
鲍叔牙 的别称。 春秋 时 齐国 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 唐 元稹 《寄乐天》诗:“惟应 鲍叔 犹怜我,自保 曾参 不杀人。” 邹韬奋 《经历》十二:“在我苦学的时候, 郁先生 实在可算是我的‘鲍叔’。”参阅史记·管晏列传
《漢語大詞典》:则哲(則哲)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怀永叹。” 南朝 宋 谢庄 《求贤表》:“故 楚 书以善人为宝, 虞 曲以则哲为难。” 唐 颜真卿 《谢吏部侍郎表》:“伏揆虚薄,祗惧实深。常恐上尘则哲之明,下负窃位之责。”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昩则哲之明。”
分類:知人
《漢語大詞典》:叔牙
春秋 时 齐国 的 鲍叔牙 。因他善于知人,举贤让能,曾推荐 管仲 佐 齐桓公 成霸业,后因以代称能知人荐贤的人。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寮》:“上惭 伯乐 顾,中负 叔牙 知。”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诗:“雅望归 安石 ,深知在 叔牙 。”
《國語辭典》:故纵(故縱)  拼音:gù zòng
1.故意纵使他人犯罪。《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
2.故意纵使犯人脱逃。《后汉书。卷二二。马武传》:「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狸首(貍首)
逸诗篇名。上古行射礼时,诸侯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韩非子·八说:“《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狸首》射侯,古之射礼也。”《孔子家语·辩乐》:“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散军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騶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王肃 注:“《狸首》《騶虞》,所为节也。”参见“ 貍首 ”。
貍首:1.狸的头。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歌曰:‘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孔颖达 疏:“言斲椁材文采似貍之首。”后因以“貍首”指 原壤 之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於礼典。”
(2).借指棺柩。 明 徐渭《哀骆怀远公验词》:“何时卧貍首,闻之使心惊。” 清 王紫绶 《哭师》诗:“生死亲营一亩宫,瓣香谁解为 南丰 ;敢云貍首斑为美,常恐牛眠卜未工。”
(3).古代逸诗篇名。共二章。诸侯行射礼时歌《貍首》以为发矢之芦度。仪礼·大射:“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乐正命太师曰:‘奏《貍首》,閒若一。’” 郑玄 注:“《貍首》,逸诗《曾孙》也。貍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騶虞》为节,诸侯以《貍首》为节。” 陆德明 释文:“貍之言不来也。首,先也。此逸诗也。”
(4).指 三国 魏 管辂 。 辂 精天文,善卜筮,相传其能占知人“疾病死亡贫富丧衰”而无所差错。据三国志·魏志本传载:“﹝ 輅 ﹞初应州召,与弟 季儒 共载至 武城 西,自卦吉凶,语 儒 云:‘当在故城中见三貍,尔者乃显。’前到 河 西故城角,正见三貍共踞城侧,兄弟并喜。” 辂 别有弟名 辰 ,而 辂 年居长,后因以“貍首”称之。 唐 杨炯 《浑天赋》:“假 苏秦 之不死,既莫能知其説;儻 貍首 之重生,亦不能成其算也。”
(5).瓜名。 晋 傅玄《瓜赋》:“虽貍首之甘美兮,未若东门之奇伟。” 晋 陆机 《瓜赋》:“夫其种族类数,则有栝楼、定桃、……貍首、虎蹯。”参见“ 貍头 ”。
《漢語大詞典》:鉴人(鑑人)
亦作“鉴人”。
(1).照人。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发》:“盖闻光可鉴人,谅非兰膏所泽。”
(2).知人,察人。 唐 钟辂 前定录·乔琳:“ 彦庄 客 申屠生 者,善鉴人。”
分類:知人照人
《漢語大詞典》:鉴辨(鑑辨)
谓知人识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胥 乃明知鑑辨,知 孙子 可以折衝销敌。”
分類:知人识才
《漢語大詞典》:察言观行(察言觀行)
谓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旧唐书·薛登传》:“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倖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
知人心命
【三藏法数】
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知人尊卑
【三藏法数】
知人尊卑者,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信者为善人,知其为尊。不信者为恶人,知其为卑。又如二乘之人,但能自度,不能度人,知其为卑。若菩萨之人,不愿自度,但求度他,而能以慈悲之心,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则知其为尊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