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目图(目圖)
眼前的计划谋略。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七:“后患不得不虞,则目图不得不亟。”
《漢語大詞典》:众觌(衆覿)
众人眼前。 明 刘基 《郁离子·麋鹿》:“今以百尺梢云之木,不生於穷崖絶谷人跡不到之地,而挺然於众覿,而又曰有伏苓焉,有琥珀焉,吾知其戕不久矣。”
《國語辭典》:活生生  拼音:huó shēng shēng
1.实际的、真实的。如:「他的遭遇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你得非常小心才行。」
2.栩栩如生的样子。如:「画中人物活生生地呈现在画布上。」
3.活活的。《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晁凤长叹了口气,说道:『这么个活生生的人,弄成这们个模样!』」
《國語辭典》:远水不救近火(遠水不救近火)  拼音: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比喻缓不济急。《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也作「远水不解近渴」、「远水难救近火」、「远水救不得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鑑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比喻可供借镜的事例近在眼前。如:「前次由于大意输了比赛,殷鉴不远,这次大家可要小心点。」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鑒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夏后之世。」后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國語辭典》:殷鉴(殷鑑)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当可作为野心国家的殷鉴。」
《國語辭典》:殷鉴(殷鑒)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國語辭典》:音容宛在  拼音:yīn róng wǎn zài
人的声音与容貌彷若在眼前,多用于吊唁之词。如:「老董事长虽然与世长辞,但在我们心中,老人家音容宛在,令人难以忘怀。」也作「音容如在」。
《國語辭典》:盈盈在目  拼音:yíng yíng zài mù
美好的事物如在眼前。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二:「楚士吕凤梧游于姑苏,于舟中见一女子,美而艳,来桡去楫,一瞬即过,然思之盈盈在目也。」
《國語辭典》:剜肉补疮(剜肉補瘡)  拼音:wān ròu bǔ chuāng
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参见「剜肉医疮」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江老儿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
《國語辭典》:危在旦夕  拼音:wéi zài dàn xì
比喻危险在短时间内即将来临。《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官共饮耶!」
分類:危险眼前
《國語辭典》:挖肉补疮(挖肉補瘡)  拼音:wā ròu bǔ chuāng
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参见「剜肉医疮」条。如:「如果以挖肉补疮方法解决问题,将得不偿失。」
《漢語大詞典》:现世生苗(現世生苗)
谓眼前即可收效。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虽然先在他家走,怎比的我有三十车羊羢潞紬,可知现世生苗哩。” 元 乔吉 《折桂令·劝求妓者》曲:“待立草为标,现世生苗;时下放心,眼前改志,怎换皮毛?”
《国语辞典》:目不给视(目不给视)  拼音:mù bù jǐ shì
形容眼前事物又好,又多到来不及看。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不可殚纪。」
《国语辞典》:片刻不离(片刻不离)  拼音:piàn kè bù lí
一刻也没离开眼前、身边。如:「自从他车祸住院以来,家人片刻不离的轮流在旁照顾。」
《国语辞典》:料远若近(料远若近)  拼音:liào yuǎn ruò jìn
预料将来事情的发展,就像眼前所看的事物一样清楚。比喻人能高瞻远瞩、洞察未来。《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
《国语辞典》:眉睫之祸(眉睫之祸)  拼音:méi jié zhī huò
眼前的灾祸。《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分类:眼前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