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跃跃(躍躍)  拼音:yuè yuè
1.心动不定的样子。晋。夏侯湛〈猎兔赋〉:「擢轻足之茕茕,振游形之跃跃。」
2.喜悦的样子。唐。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夫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
《漢語大詞典》:近利
(1).逐利;贪利。易·说卦:“﹝巽卦﹞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顙,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 孔颖达 疏:“为近利,取其躁人之情多近於利也。”韩非子·亡徵:“饕贪而无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清 邵廷采 《五世行略上》:“利不可近,近利则商贾心。”
(2).眼前利益。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不安於小成,不诱於近利,而就乎远者、大者,吾与 公辅 志也。” 朱自清 《子夜》:“ 荪甫 的姊丈 杜竹斋 便是一个,而且是胆子最小最贪近利的一个。”
《国语辞典》:盈眸  拼音:yíng móu
满目,遍布眼前。《红楼梦》第五三回:「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
《國語辭典》:当眼(當眼)  拼音:dāng yǎn
好看、顺眼。《金瓶梅》第四○回:「大姐姐他每多有衣裳穿,我老道只自知数的那几件子,没件好当眼的。你把南边新治来那衣服,一家分散几件子,裁与俺每穿了罢。」
分類:眼前显眼
《國語辭典》:对眼(對眼)  拼音:duì yǎn
1.合乎自己的眼光。指满意。如:「那个商品的造型特殊,许多人一看就对眼。」
2.内斜视的别称。参见「内斜视」条。
《国语辞典》:时今(时今)  拼音:shí jīn
时下、眼前。《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时今死了许多时,宅中冷静,也好说头亲事,是得。」
分类:眼前
《漢語大詞典》:眼尘(眼塵)
眼前的尘土。比喻一时的小事。 唐 白居易 《感春》诗:“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國語辭典》:扇面  拼音:shàn miàn
1.摺扇或团扇的面,通常以纸或绢制成,其上多有书法或绘画作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夜市》:「衣市有李济卖酸文,崔官人相字摊,梅竹扇面儿,张人画山水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小识》:「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
2.比喻展现于眼前的美景。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钱塘江》:「(金国奉使)下节步行,争说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不啻说,我北地草木都衰了,你南中树木尚青。」元。徐再思 梧叶儿。鸳鸯浦曲:「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國語辭典》:即兴(即興)  拼音:jí xìng
随当时的兴致所生。如:「这首诗是即兴之作。」
《漢語大詞典》:媮安
只图眼前的安逸。 宋 苏轼 《罗适知开封县程之邵知祥符县制》:“以尔 之邵 ,才力强敏,无媮安之意。”清史稿·诸王传三·饶馀敏郡王阿巴泰:“尔毋媮安,斯克敌制胜,身不期强而自强矣。” 梁启超 《新民说》第七节:“保守今日,故进取之念消;媮安今日,故冒险之气亡。”
分類:眼前安逸
《漢語大詞典》:廉贾(廉賈)
指不贪眼前小利而谋长远厚利的商贾。史记·货殖列传:“廉贾归富。”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贪贾,未当卖而卖,未当买而买,故得利少,而十得其三。廉贾,贵乃卖,贱乃买,故十得五也。”
《漢語大詞典》:近患
指眼前的祸患。《淮南子·人间训》:“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分類:眼前祸患
《國語辭典》:幻视(幻視)  拼音:huàn shì
一种幻觉作用。视觉上看到眼前不存在的事物。如:「人在精神恍惚时,容易产生幻视作用。」
《國語辭典》:幻觉(幻覺)  拼音:huàn jué
在缺乏适当外在刺激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知觉经验。即以想像的知觉代替事实的知觉经验。常是无中生有,是一种知觉反常现象。
《漢語大詞典》:漏眼
(1).谓从眼前漏过,未看见。 宋 杨万里 《亦山亭前梅子》诗:“偶尔叶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 宋 杨万里 《云际寺》诗:“自掇胡牀移好处,莫教漏眼一烟鬟。”
(2).漏洞,毛病。 沙汀 《酒后》:“于是,正像一切心情恶劣的人样,对人对事总老爱挑漏眼。” 西戎 《纠纷》:“妇女们下了地,别的社员瞧不起, 张老五 更不用说,到评工的时候,总要想法挑点漏眼,说几句怪话。”
《漢語大詞典》:话下(話下)
(1).指眼前的话题之内或所说的故事范围。小说戏曲中常用“……不在话下”或“……话下且慢説”作为表示转折的套语。《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只因他这般软弱朴实,多欺侮他。这也不在话下。且説 武大 无甚生意,终日挑担子出去街上,卖炊饼度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今见家主如此死了,恨不得登时咬他一块肉,断送得他在监里问罪,人人称快。不在话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列公,话下且慢讲那姑娘的话,百忙里先把 安公子 合 张金凤 的情形交代明白。”
(2).引申指所谈论或考虑的范围。 峻青 《海啸》第二章:“‘再大的水,也不在它的话下。’ 老金头 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