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烟幕弹(煙幕彈)  拼音:yān mù dàn
1.一种开花炮弹。弹腔装置能发生烟雾的化学药剂及炸裂弹壳的炸药,能于爆炸后发生烟幕。
2.比喻用以掩饰真相或本意的言词或行为。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
《國語辭典》: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拼音: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一只狗看见形影便吠叫起来,其他的狗听其叫声也跟著大声吠叫。比喻自己没有主见,任意附和他人。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
《国语辞典》:露出马脚(露出马脚)  拼音:lòu chū mǎ jiǎo
暴露出真相或漏洞。《西游记》第三○回:「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原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幸亏劳航芥机警过人,便栓自晓得的事情一一对答,谈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马脚。」
《国语辞典》:两豆塞耳(两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听不到声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真相。《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国语辞典》:两叶掩目(两叶掩目)  拼音:liǎng yè yǎn mù
眼睛被两片叶子遮住。比喻受到小物蒙蔽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在这个事件中,他是被冤枉的,但是老闆却如同两叶掩目般,一直责怪他。」北齐。刘昼《刘子。卷一。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默无睹;双珠填耳,必寂寞无闻。」
《国语辞典》:矇著锅儿(矇著锅儿)  拼音:mēng zhe guō ér
盖著锅盖。指未见真相真情。如:「你别矇著锅儿胡说啦!」
《国语辞典》:死无对證(死无对證)  拼音:sǐ wú duì zhèng
人死了不能作證。比喻事实真相无法得到澄清、證实。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一下子打死了他,做的个死无对證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又道是死无对證,见个人死了,就道天大的事完了。」
《国语辞典》:穷根寻叶(穷根寻叶)  拼音:qióng gēn xún yè
追根究底,查明事情的真相。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凡是平人,多被恐胁,求取之外,恩雠并行,追逮證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
《国语辞典》:如所周知  拼音:rú suǒ zhōu zhī
事实的真相,正如众人所知的一样。
《国语辞典》:如幻似真  拼音:rú huàn sì zhēn
好像是梦幻,又好似真实的。比喻飘忽不定、无法看清真相。如:「置身在那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里,人往往觉得如幻似真,不知方向。」
《国语辞典》:后知后觉(后知后觉)  拼音:hòu zhī hòu jué
事件发生后才发觉或知道其真相。如:「这么重大的事情,到现在才知道,你可真是后知后觉。」
《国语辞典》:个案研究(个案研究)  拼音:gè àn yán jiù
对已发生的事实真相,作系统的陈述、说明及分析,以作为以后发生类似情形时的决策参考。
《国语辞典》:拆穿西洋镜(拆穿西洋镜)  拼音:chāi chuān xī yáng jìng
(谚语)比喻识破骗局,揭发真相。如:「他这种骗人的手段,并不高明,一下就被我们拆穿西洋镜了。」
《国语辞典》: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拼音: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谚语)比喻只有经过对照比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显平地。遭受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国语辞典》:当局称迷,傍观必审(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拼音:dāng jú chēng mí,páng guān bì shěn
身为当事人往往分辨不清事实的真相,而旁观者却可看得很清楚。《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