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视而不见(視而不見)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
虽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形容漠视,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作「视若无睹」。
《國語辭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虽目睹其物,耳听其声,但因心神不在,所以好像没看见,没听见一般。形容不关心,不注意。《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國語辭典》:熟视无睹(熟視無睹)  拼音:shú shì wú dǔ
对经常看见的东西像没看见一样。语本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比喻对眼前的事物漠不关心。宋。林正大 沁园春。大人先生词:「静听无闻,熟视无睹,以醉为乡乐性真。」
《漢語大詞典》:可见光(可見光)
肉眼可以看见的光,即从红到紫的光波。
《國語辭典》:可见度(可見度)  拼音:kě jiàn dù
物体能被看见的清晰程度。主要由光线的强弱及介质传播光线的能力来决定。
《漢語大詞典》:见豕负涂(見豕負塗)
看见豕伏于道中。语出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 王弼 注:“见豕负涂,甚可秽也。” 孔颖达 疏:“‘离’为文明,‘泽’是卑秽,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事同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后因以“见豕负涂”喻卑秽污浊。旧唐书·懿宗纪论:“见豕负涂之爱竖,非次宠升;燋头烂额之辅臣,无辜窜逐。”
《漢語大詞典》:见始知终(見始知終)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见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國語辭典》:见异思迁(見異思遷)  拼音:jiàn yì sī qiān
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國語辭典》:目见耳闻(目見耳聞)  拼音:mù jiàn ěr wén
亲自看到、听到。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也作「耳闻目见」。
《漢語大詞典》:目兔顾犬(目兔顧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亡羊补牢,时犹未晚;目兔顾犬,机尚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