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国语辞典》:大相矛盾  拼音:dà xiāng máo dùn
事件的原委相违背,或人的言行相左,彼此冲突。如:「此人言行大相矛盾,实在讨厌。」《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
《分类字锦》:钩盾弄田(钩盾弄田)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己亥上耕于钩盾弄田注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藉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
分类:藉田
《韵府拾遗 轸韵》:革盾
淮南子夫括淇卫箘簬载以银锡虽有薄缟之蟾腐荷之矰然犹不能独射也假之䈥角之力弓弩之势则贯兕甲而径于革盾矣
《漢語大詞典》:对抗性矛盾(對抗性矛盾)
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决的矛盾。
《骈字类编》:盾脊
左传注见上
《漢語大詞典》:盾卤(盾鹵)
见“ 盾櫓 ”。
《漢語大詞典》:盾橹(盾櫓)
亦作“ 盾卤 ”。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國語辭典》:盾牌  拼音:dùn pái
1.古代用来抵禦刀刃、矢石的防护武器。
2.推托的藉口。如:「一说到付钱,老王总是找盾牌来推托、拖延。」
《骈字类编》:盾瓦
左传师及齐师战于炊鼻齐子渊捷从泄声子射之中盾瓦繇胊汰辀七入者三寸 炊鼻鲁地瓦楯脊
《骈字类编》:盾障
唐书崔义元传义元为婺州刺史睦州女子陈硕真反义元发兵自统众继之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障者义元曰刺史而有避耶谁肯死敕去之由是众为用
《骈字类编》:盾䂎
唐书李密传密兵多骑与长槊而北薄山地隘骑迮不得骋世充多短兵盾䂎蹙之密军郤
《漢語大詞典》:基本矛盾
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刘少奇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 中国 内部的基本矛盾。”
《漢語大詞典》:鞼盾
有纹的皮革制成的盾。国语·齐语:“轻罪赎以鞼盾一戟。” 韦昭 注:“鞼盾,缀革,有文如繢。” 章炳麟 《訄书·经武》:“ 商鞅 闟戟而出, 齐桓 以犀甲鞼盾而立国也。”
分類:皮革革制
《漢語大詞典》:乖盾
错乱矛盾。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再书博古图:“ 蔡京 为政,禁士大夫不得读史,而《春秋三传》真束高阁,故其所引用,絶为乖盾。”
分類:错乱矛盾
《韵府拾遗 轸韵》:编荆为盾(编荆为盾)
元晏春秋皇甫谧年十七未通史书与从姑子梁柳等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有若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