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和歌  拼音:xiāng hè gē
演唱形式。为两汉及魏晋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所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最初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称为徒歌,后一人唱,三人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称为相和,也有以乐器与歌曲相和的。伴奏的乐器除歌者所执的节(拍板)外,常用的有琴、瑟、琵琶、笛、筝、笙等。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漢語大詞典》:三调(三調)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漢語大詞典》:蜀国弦(蜀國絃)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南朝 梁简文帝 、 隋 卢思道 、 唐 李贺 等均有此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张永 《元嘉技録》《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 唐 薛涛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 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絃》。”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诗:“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絃》。”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伯兄五十韵》:“哀怨《江南赋》,凄凉《蜀国絃》。”
《漢語大詞典》:三妇艳(三婦豔)
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 三妇 ”。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调絃《三妇》至,置驛五侯来。”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国语辞典》:瑟调(瑟调)  拼音:sè diào
一种乐府相和歌辞。有善哉行、陇西行等三十八曲,乐器用笙、笛、箫、琴、瑟、筝、琵琶等七种。
《漢語大詞典》:君子行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君子行》:“古词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言君子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以远嫌疑也。”按,此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艺文类聚卷四一以为 三国 魏 曹植 所作。 唐 韩愈 《幽怀》诗:“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漢語大詞典》:棹歌行
亦作“櫂歌行”。 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櫂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 晋 乐,奏 魏明帝 辞云‘王者布大化’,备言平 吴 之勋。若 晋 陆机 ‘迟迟春欲暮’, 梁简文帝 ‘妾住在 湘 川’,但言乘舟鼓櫂而已。”
《國語辭典》:清商乐(清商樂)  拼音:qīng shāng yuè
乐曲名。中国东晋南北朝间(西元370~589),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为「清乐」。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本汉魏以来中原旧调,因晋室播迁,流于江左。北魏南征,收采其音乐、伎人及江南吴歌、西曲等,总称为「清商乐」。也称为〈清商〉、〈清乐〉。
《漢語大詞典》:塘上行
乐府相和歌辞清调曲名。《乐府诗集》卷三五有曹操《塘上行》五解,又本辞一曲。因首句为“蒲生我池中”,故又称“蒲生行”。
《国语辞典》:玉阶怨(玉阶怨)  拼音:yù jiē yuàn
诗名。唐李白所作。五言乐府。源于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内容多咏被冷落女子的怨思。如唐。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漢語大詞典》:公无渡河(公無渡河)
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漢語大詞典》:汉乐府(漢樂府)
汉 代的乐府。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统治者祭祀所作的乐章;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其馀两类是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其中多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何尝行(何嘗行)
乐府相和歌辞名。古乐府有《艳歌何尝行》, 三国 魏 曹丕 亦有同名之作。均见乐府诗集卷三九。
《漢語大詞典》:鲲鸡(鯤雞)
《鵾鸡》。琴曲名。属古相和歌。 金 元好问 《后芳华怨》诗:“白沙漫漫车轆轆,鯤鸡絃中杜鹃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