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脉相通(一脈相通)  拼音:yī mài xiāng tōng
由一个血统或派别承传下来,可以相互连贯。如:「孟荀学说虽分两派,其实皆源自儒家,可说是一脉相通的。」也作「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國語辭典》:一答一合  拼音:yī dá yī hé
相互对答。《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个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说话。」
《漢語大詞典》: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相切相磋
相互研讨。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分類:相互研讨
《國語辭典》:相习成风(相習成風)  拼音:xiāng xí chéng fēng
互相效法,蔚为风气。《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动不动把一个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说:『哟!我儿的哥阿!』这句话相习成风。」《镜花缘》第一二回:「往往因选风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两、三代之久,相习成风,以致庵观、寺院,停柩如山。」
《國語辭典》:相辅相成(相輔相成)  拼音: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互相辅助、配合,以完成某种事物。如:「努力与天资相辅相成,则成功在望。」也作「相辅而成」。
《國語辭典》:相反相成  拼音: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相互对立的事物含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相促相拶
相互挤逼。景德传灯录·道匡禅师:“师上堂,僧众拥法坐。师曰:‘遮里无物,诸人苦恁么相促相桚作么?’”
分類:相互
《国语辞典》:象限  拼音:xiàng xiàn
数学上指一平面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线,将平面分割成的四个部分。由右上方开始,依反时针方向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也称为「分面」。
《漢語大詞典》: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清 戴名世 《〈己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勦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餘,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分類:相互附和
《國語辭典》:惺惺惜惺惺  拼音:xīng xīng xí xīng xīng
聪慧的人彼此爱惜、尊重。《水浒传》第一九回:「先生差矣!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红楼梦》第八七回:「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行者让路(行者讓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孔子家语·好生》:“ 虞 芮 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 西伯 ,仁人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元 石德玉 《马陵道》楔子:“哥哥,你是兄,我是弟,可不道行者让路,哥哥先行。”
《漢語大詞典》:敩学相长(斆學相長)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斆学相长也。”参见“ 教学相长 ”。
分類:相互促进
《國語辭典》:教学相长(教學相長)  拼音: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藉此提高。语出《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分類:相互促进
《国语辞典》:怒目相向  拼音:nù mù xiāng xiàng
彼此相互怒视。如:「他们两个人个性都很急躁,常因意见不合而怒目相向。」《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有举人重赀作巨商者,衣锦厌粱肉,家中起楼阁、买良沃。而竟忘所自来。一取偿,则怒目相向。质诸官,官则曰:『我不为人役也。』」
《国语辞典》:凝结作用(凝结作用)  拼音:níng jié zuò yòng
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相互吸引的聚合作用。当气态物质处于低温、高压状况时,分子运动速度减慢、聚合力增强,便凝聚成液态物质。若温度再降低或压力再增加,则液态物质的分子动能更低,凝结作用更为明显,因而形成固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