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引力
知心话
调格
纠蓼
究究
交觞
小放牛
角逐场
交异
系列
互勉
补摄
倍谲
寖染
槃结
《國語辭典》:引力  拼音:yǐn lì
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力。
《國語辭典》:知心话(知心話)  拼音:zhī xīn huà
亲切体贴的话。《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彭三先生把我邀在书房里说了半天的知心话。」
《漢語大詞典》:调格(調格)
(1).格调。指作家或作品的艺术风格。 唐 姚合 《喜览裴中丞诗卷》诗:“调格江山峻,功夫日月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晚过 徐比部 汝思 书斋,适 唐 诗一卷在几,因而披閲,歷谈声律调格,以分正变。”
(2).音乐术语。即调式。指几个音按照它们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成一个体系,并且以一个音(主音)为核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 怀智 琵琶谱调格与今乐全不同。”
《漢語大詞典》:纠蓼(糾蓼)
相互牵缠。蓼,通“ 繚 ”。
分類:相互牵缠
《國語辭典》:究究  拼音:jiù jiù
1.憎恶而不相亲近的样子。《诗经。唐风。羔裘》:「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
2.不停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
《漢語大詞典》:交觞(交觴)
(1).相互敬酒。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交觴接巵结裳,慷慨欢笑万方。”
(2).古水名。山海经·中山经:“ 交觴之水 ,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 洛 。”
《国语辞典》:小放牛  拼音:xiǎo fàng niú
1.戏曲剧目。叙村女遇一牧童,相互诘问,对答风趣而载歌载舞的故事。
2.流行于河北地区的民间歌舞。描写村姑向一牧童问路,而有逗趣、幽默的对答。由于曲调平易流畅,节奏活泼明快,十分受到欢迎,后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
《漢語大詞典》:角逐场(角逐場)
相互争逐竞胜的场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章:“我早就说过嘛,‘好人不党!’我就讨厌这个党那个党的互相勾心斗角。政治真就是个争名夺利的角逐场。”
《漢語大詞典》:交异(交異)
相互不同。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以职业而论,高名则莫如士吏,好实业者则莫如为农商,而子女与父母往往交异其性者。”
分類:相互
《國語辭典》:系列  拼音:xì liè
由多项事物或观念,所形成一连串有连续性的关系或动作。如:「一系列的产品」、「一系列思想」、「有关单位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宣导今年度政府的各项施政措施。」
《国语辞典》:互勉  拼音:hù miǎn
相互勉励。如:「同学们互勉要在这次的竞赛交出好成绩。」
分类:相互勉励
《漢語大詞典》:补摄(補攝)
谓相互补充替代。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 孔晁 注:“职事相兼不物设也。”
《漢語大詞典》:倍谲(倍譎)
(1).见“ 倍僪 ”。
(2).相互分歧。庄子·天下:“ 相里勤 之弟子, 五侯 之徒,南方之 墨 者 苦获 、 己齿 、 邓陵子 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譎不同,相谓别 墨 。”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今之论学者,所以倍譎不相入为此也。”
分類:相互分歧
《漢語大詞典》:倍僪
亦作“ 倍譎 ”。 太阳周围的光气。吕氏春秋·明理:“其日有鬭蚀,有倍僪,有晕珥。” 高诱 注:“倍僪、晕珥,皆日旁之危气也。在两旁反出为倍,在上反出为僪。”文子·精诚:“君臣乖心,倍譎见乎天。”
《漢語大詞典》:寖染
相互影响;熏染,熏陶。旧唐书·钱徽传:“尚念因而化之,亦冀去其尤者。而宰臣惧其寖染,未克澄清。”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文物声明,损益乎 三代 ;道德仁义,寖染乎万民。”
《漢語大詞典》:槃结(槃結)
相互勾结。后汉书·南蛮传:“今二州盗贼槃结不散, 武陵 、 南郡 蛮夷未辑……如復扰动,必更生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如使 西陵 槃结,则南山羣夷皆当扰动。”新唐书·李芃传:“ 永泰 初, 宣 饶 剧贼 方清 、 陈庄 西絶 江 ,劫商旅为乱,支党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