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7,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触目
拭目
纵目
目击
天目
目极
科目
游目
瞑目
远目
名目
除目
侧目
寓目
条目
《國語辭典》:触目(觸目)  拼音:chù mù
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南唐。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國語辭典》:拭目  拼音:shì mù
擦拭眼睛。比喻有所期待。《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陛下初从藩国,爰升帝位,天下拭目,谓见太平。」《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國語辭典》:纵目(縱目)  拼音:zòng mù
极目远望。唐。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也作「纵眺」。
《國語辭典》:目击(目擊)  拼音:mù jí
1.亲眼所见。《金瓶梅词话》第一七回:「徒以目击奸臣误国而不为皇上陈之,则上辜君父之恩,下负平生所学。」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折:「小生目击数事,甚为不平,待要当面数落他一番,有何难哉?」《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畴列传》:「目击民生彫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
2.瞥见、一眼看见。《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3.目光触及,指看了一眼。《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子张但目击而已。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
《國語辭典》:目击道存(目擊道存)  拼音:mù jí dào cún
眼睛一看,便知道理之所在,形容悟性特好。《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籍归,遂著大人先生论,所言皆胸怀閒本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观其长啸相合,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骈字类编》:天目
唐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唐 皎然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漢語大詞典》:目极(目極)
用尽目力远望。《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 江 南。”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西北有楼,出 凌云臺 ,俯临朝市,目极京师。” 唐 王维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且目极皆山,无平地。”
《國語辭典》:科目  拼音:kē mù
1.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2.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國語辭典》:游目(遊目)  拼音:yóu mù
目光随意观览。《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文选。班固。西都赋》:「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也作「游目」。
《國語辭典》:瞑目  拼音:míng mù
1.闭目。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2.比喻人死的时候无所悬念。如:「甘心瞑目」。唐。薛调《无双传》:「我以仙客为托。尔诚许我,瞑目无所恨也。」
《漢語大詞典》:远目(遠目)
(1).远望。 唐 羊士谔 《书楼怀古》诗:“远目穷 巴 汉 ,闲情閲古今。” 宋 张先 《忆秦娥》词:“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明 李东阳 《放船》诗:“清暉散宿靄,远目增春明。”
(2).远大的眼光。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哀亡友辞:“炳旧史之远目兮,飫六经之正味。”
《國語辭典》:名目  拼音:míng mù
1.事物的名称。《隋书。卷六七。列传。裴矩》:「虽大宛以来,略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名目。」《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季才听了『三万选』三字,却合了从前大题三万选的名目,心中甚喜,就叫他拿来。」
2.被别人称赞。《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傅嘏》:「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漢語大詞典》:除目
除授官吏的文书。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 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 清 吴伟业 《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
《國語辭典》:侧目(側目)  拼音:cè mù
斜眼看人,不以正眼看人。有敬畏、戒惧、怒恨、愤怒等不同的含意。《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唐。陈鸿《长恨传》:「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國語辭典》:寓目  拼音:yù mù
注目、过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文选。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徘徊倘佯,寓目幽蔚。」
分類:过目观看
《國語辭典》:条目(條目)  拼音:tiáo mù
1.传统法中分条列举的细目。《晋书。卷三○。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2.按内容分的细目。《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刘向》:「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