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监牧(監牧)
(1).监督牧放。 唐 杜甫 《天育骠图歌》:“伊昔太僕 张景顺 ,监牧攻驹閲清峻。”宋史·薛向传:“兼提举买马,监牧 沙苑 养马,岁得驹三百。”
(2).负有督察之责的地方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惧宰官之不脩,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宋 叶适 《送郑景望》诗之一:“两地旌旗一闰中,十年监牧九卿崇。”
《國語辭典》:董正  拼音:dǒng zhèng
督率改正。《书经。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
《漢語大詞典》:程督
对于法定赋税、工程劳役、学课等的监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及 虞 夏 殷 周 ,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於是时 希亮 年已长,自悔少学不力,竭昼夜读书为文,不啻如严父师在旁程督之。” 明 宋濂 《重建龙兴奥源寺记》:“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纺织之利:“一二年间民亨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
《國語辭典》:督察  拼音:dū chá
监察、视察。《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婼羌传》:「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
《漢語大詞典》:军监(軍監)
军中司监督之职者。《汉书·王莽传中》:“内置司命军正,外设军监十有二人,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
《漢語大詞典》:官监(官監)
指负责监督的官吏。 元 傅若金 《长芦》诗:“水国常含卤,沙场业煑盐。转输分使出,征榷置官监。”
《國語辭典》:提督  拼音:tí dū
1.指挥监督。《水浒传》第五八回:「便叫汤隆做铁匠总管,提督打造诸般军器,并铁叶连环等甲。」
2.职官名。明代设置,以勋戚大臣或太监充任。清代沿用,掌各省军政、统辖诸镇,为各道、省最高级的武官。
《國語辭典》:酒令  拼音:jiǔ lìng
古代宴会中,佐饮助兴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馀的人听其号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输的人饮酒。《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
《國語辭典》:监视(監視)  拼音:jiān shì
1.监临视察。《北史。卷七。齐显祖文宣帝本纪》:「有司监视,必令丰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使人赍赍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
2.对于人物或场所实施暗地观察,以便明瞭其活动和目的,而利侦查的进行。
《國語辭典》:监督(監督)  拼音:jiān dū
1.监视督促。《三国演义》第三○回:「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奉著将令,监督筑城。」
2.职官名。负责监视督促的长官。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八四。户部。仓庾》:「大通桥监督,满汉各一人。」
《國語辭典》:监试(監試)  拼音:jiān shì
1.监视考试。《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教学经书,躬自监试。」也作「监考」。
2.负责监督考试的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处,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缉,各官,挤满了一大堂。」
《漢語大詞典》:监行(監行)
(1).监督实行。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制义行以宣翼之,章恭敬以监行之。”
(2).监察巡视。晋书·孝友传·桑虞:“ 徵 迁 青州 刺史,请 虞 为长史,带 祝阿郡 。 徵 遇疾还 鄴 ,令 虞 监行州府属。”
《漢語大詞典》:课功(課功)
(1).考核功绩。 宋 王安石 《酬吴季野见寄》诗:“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 明 张居正 《辞考满加恩疏》:“窃惟该部所奏,乃课功常典。臣之所处,则值事之变而酌礼之中,非可以常典概论者也。”
(2).监督做工。 清 黄之隽 《水碓》诗:“溪女鬢插山花红,列坐臼旁如课功。从容揎袖簸扬毕,劳逸不与吾乡同。”
《漢語大詞典》:董役
(1).监督劳作。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 丁 之董役也,昼夜不息,每画一拱,燃蜡炬一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汪端明:“时 德寿宫 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识事体,凡门闔輒题 德寿宫 字,下至委巷厕溷皆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建恩洲社学以振文风,董役劝捐,不辞劳瘁。”
(2).正其事理。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文者,表而已矣, 三代 之采物也;辞者,所以董役, 秦 汉 之训詔也。”
《漢語大詞典》:钱监(錢監)
官署名。监督钱币的铸造和流通。新唐书·食货志四:“﹝ 开元 ﹞二十六年, 宣 润 等州初置钱监,两京用钱稍善,米粟价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