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3,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怎的
不的
的确
来的
标的
的历
射的
的这
的当
有的
的便
的然
的意
的烁
恁的
《國語辭典》:怎的  拼音:zěn de
1.如何、为什么。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那壁不是倩女小姐么?这早晚来此怎的?」《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人问从者道:『和尚怎的不见?』」也作「怎地」。
2.怎样、怎么。《西游记》第二六回:「这行者厉声高叫道:『带我耍耍儿便怎的!』」也作「怎地」。
《國語辭典》:怎地  拼音:zěn de
1.为何、为什么。《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你怎地到忘了?』」《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押司娘和迎儿就河边号天大哭道:『押司!你却怎地投河,教我两个靠兀谁!』」也作「怎的」。
2.怎样、如何。《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家中浑家却不知怎地盼望。」《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我前番去,借得一两银子,吃尽千言万语。如今却教我又怎地去?」也作「怎的」。
分類:怎样如何
《國語辭典》:不的  拼音:bù dí
不实在。《平妖传》第三八回:「只因行法之人,贪酒恋色,七情六欲耗散精神,所以存想不定,取气不的。」《西游记》第三五回:「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
《國語辭典》:的确(的確)  拼音:dí què
确切真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梦中也道出老丈姓名居址的确,故得访寻到此。」《儒林外史》第三○回:「他一见我偏生有这些恶谈,却亏他访得的确。」
《国语辞典》:来的(来的)  拼音:lái de
有能力、有本事。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这厮手脚倒也来的。我与他缠什么?我自寻那王腊梅姊姊去。」《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是那里人?肚儿里可不知来的来不的?」也作「来得」。
分类:能力本事
《國語辭典》:标的(標的)  拼音:biāo dì
1.箭靶子。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九月九日,大会射,设标的,高出百数十尺。」
2.目标、准则。汉。高诱 吕氏春秋序:「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安国彊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
3.标志、记号。《晋书。卷七六。王廙传》:「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
《國語辭典》:的历(的歷)  拼音:dì lì
鲜明的样子。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百芷之芬芳。」
分類:光亮鲜明
《漢語大詞典》:射的
(1).用箭射靶。《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2).指箭靶。 清 龚自珍 《以天台宗修净土偈》:“如画大地以为射的,岂有箭发而不中者哉!”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射的山 ,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 射的 。” 唐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诗:“仙人居 射的 ,道士住 山阴 。”《嘉泰会稽志》卷九:“ 射的山 在县南一十五里。”
《漢語大詞典》:的这(的這)
元曲中衬词。无义。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小生也不为思乡……小生也非干的这病酒。”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止不过曲志在蓬窗下,守着霜毫的这砚臺。” 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大公也,你可怎生不解其中意,我则怕撞着那凶神的这太岁。”
分類:元曲无义
《國語辭典》:的当(的當)  拼音:dí dàng
1.能干、可靠。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老夫升厅坐早衙者,张千,唤的当的当该司吏来。」《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待我访问近边有入京的,托他与你带信到家,放个的当亲人来同去方好。」
2.确实。宋。秦观 秋兴拟白乐天诗:「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
3.妥贴、恰当。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陆贽之文,遗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國語辭典》:有的  拼音:yǒu de
全体中的一部分。如:「园里的花,有的红、有的白。」《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有的讲究个女貌才郎,不辞非鸦非凤的,有的讲究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漢語大詞典》:的便
犹言确实方便。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因 王郎中 诣府的便,少道万一。”
分類:确实方便
《國語辭典》:的然  拼音:dí rán
事实明白显然。《礼记。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漢語大詞典》:的意
真实的意旨。 唐 常达 《山居》诗之二:“更堪论的意,林下笋新生。”景德传灯录·水老和尚:“ 洪水水老和尚 初问 马祖 如何是西来的的意, 祖 乃当胷蹋倒,师大悟。”
分類:真实意旨
《漢語大詞典》:的烁(的爍)
光亮、鲜明貌。 唐 杨炯 《庭菊赋》:“花的烁兮如锦,草绵连兮似织。” 清 吴士玉 《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铭锡贯珠四十四,至今的烁光日星。”参见“ 的皪 ”、“ 的砾 ”。
分類:光亮鲜明
《國語辭典》:恁的  拼音:rèn de
1.如此、这样。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相公,不妨事。你将耳朵来。……则除是恁的。」《西游记》第三回:「这厮恁的神通,如何取胜?」也作「恁地」。
2.怎样、怎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三出:「今日公暇,曾约黄山谷与印禅师再游赤壁。恁的尚未到也。」也作「恁地」。
《國語辭典》:恁地  拼音:rèn de
1.如此、这样。《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著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便直恁地财爻动?这先生也是混帐。」也作「恁的」。
2.怎样、怎么。《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认得像是秀秀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也作「恁的」。
分類:什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