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56,分28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白羽没石
白玉丹
白玉京
白玉台
白玉麈尾
学剑白猿翁(又作:师白猿 ...)
白云巘
一片白云关念
白云归帝乡
白云黄鹤
白云行处(又作:白云亲舍 ...)
白云篇(又作:白云谣)
白云思友
白云乡
白云休赠
典故
南山射虎
 
射石
 
射虎中石
 
射虎南山
 
射虎将军
 
弦声裂石
  
怪石饮羽
 
林暗疑降虎
 
白羽没石
 
石没羽
 
石卧山前认虎
 
石虎衔箭
 
裂石惊弦

相关人物
李广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列传〉~2439~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韩诗外传》卷六~268~
勇士一呼,三军皆避,士之诚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夫倡而不和,动而不偾,中心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王之所以拱揖指麾,而四海来宾者、诚德之至也,色以形于外也。诗曰:「王猷允塞,徐方既来。」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五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例句

精感石没羽,岂忘惮险艰。 李白 豫章行

典故
白玉丹


《山海经·西山经》
「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晋·郭璞注:《河图玉版》曰:「『少室山,其中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类也。」

例句

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诘盘。 韩愈 记梦

典故
朝玉京
   
玉京游
 
玉京路
 

《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3048~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

例句

凤凰楼阁知犹恋,终逐烟霞上玉京。 刘沧 月夜闻鹤唳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多谢谪仙侣,几时还玉京。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高舍人二曹长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刘禹锡 奉送家兄归隐居二首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南卓 赠副戎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司马扎 赠王道士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 吴融 个人三十韵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李商隐 杏花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白居易 梦仙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许浑 对雪

名振金闺步玉京,暂留沧海见高情。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一作归复州嘉礼二首

典故
白玉台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
「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东汉·应劭注:「阊阖,天门。玉台,上帝之所居。」
《楚辞》东汉·王逸《九思·伤时》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注「太一,天帝所在,以玉为台也。」

例句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陈子昂 春日登金(一作九)华观

典故
挥玉麈
 
挥谈麈
  
挥麈尾
 
挥麈毛
 
清言挥玉麈
 
清谈挥麈
 
玉麈挥
 
玉麈谈玄
 
玉麈谈宾
 
玉麈飞谈
 
白玉麈尾
 
落麈尾
 
落麈毛
  
谈辞玉麈
  
论发犀柄
 
麈尾清谈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6~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麈尾〉~3266~2~
晋·郭澄之《郭子》曰:「何次道尝诣王丞相,以麈尾敲床,呼何共坐,曰:『此君子坐也。』」又曰:「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左右进食,冷而复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堕落满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餐也。」
《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麈尾〉~33~
释藏《音义指归》云:「名苑曰: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看麈所往,随麈尾所转为准。」今讲僧执麈尾拂子,盖象彼有所指麾故耳,王衍捉玉柄麈尾。
《陈书》卷三十三〈儒林列传·张讥〉
后主在东宫,集官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后主嗣位,领南平王府咨议参军、东宫学士。寻迁国子博士,学士如故。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是张讥后事」。祯明三年入隋,终于长安,时年七十六。
典故
剑术学袁公
 
剑术教猿猱
 
学剑白猿翁
 
师白猿
  
猿翁搏
   
白猿剑术
 
白猿鏖越女
 
袁公剑术
 
越女剑术
 
越楚子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226~
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
其上则猿公哀吟。晋·刘渊林注引《吴越春秋》曰:「越有处女,出于南林之中,越王使使聘问以剑戟之事。处女将北见于越王,道逢老翁,自称素袁公,问处女:吾闻子善为剑术,愿一观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于是袁公即跳于林竹,槁折堕地,处女即接末,袁公操本以刺处女,女应节入,三入,因举枝击之,袁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遂引去。」

简释

白猿:咏剑术。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四参谋幕府因赠之》:“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例句

袁公论剑术,孙子叙兵篇。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李白 东海有勇妇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李贺 南园十三首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典故
白云巘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太平广记》卷二○二
《谈薮》:南朝齐·陶弘景《诏门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据《太平广记》卷二○二引《谈薮》)

例句

犹及九峰春,归吟白云巘。 李骘 自惠山至吴下寄酬南徐从事

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 杜荀鹤 怀庐岳书斋

典故
一片白云关念


《新唐书》卷一百十五〈狄仁杰列传〉~4207~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典故
白云归帝乡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外篇·卷五上《天地》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例句

珠履会中箫管思,白云归处帝乡遥。 武无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一作台)

白云失帝乡,远水恨天涯。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何事小臣偏注目,帝乡遥羡白云归。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

典故
乘黄鹤
 
白云黄鹤
 
跨鹤仙
 
骑鹤仙人
 
鹤去台空
 
鹤飞仙去
 
黄鹄呼子安
 
黄鹤不复返
 
黄鹤有归日
 
黄鹤楼人
 
黄鹤旧山头


《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下·郢州〉~276~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瞰临沔、汉,应接司部,宋孝武置州于此,以分荆楚之势。
《述异记》~84~
荀镶字叔玮,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例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典故
望云人
 
白云行处
  
白云迷故乡
 
亲舍云
 
乡共白云连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836~
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大唐新语》卷六〈举贤第十三〉~92~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大唐新语》卷六〈举贤〉~92~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简释

亲舍云: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龚琉《次韵郑佥事送千寿道之慈湖长》:“亲舍云飞千里客,客篷雨涨一川黄。”

典故  
西母空言


《穆天子传》卷二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例句

丘陵今一变,无复白云谣。 张籍 庄陵挽歌词三首

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西母一杯酒,空言浩劫春。 林宽 寓兴

典故
白云思友

相关人物
陶潜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一《停云·序》
「《停云》,思亲友也。」「其诗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愿言怀人,舟车靡从。』『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例句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杜甫 闻高常侍亡(原注。忠州作。)

典故  
老温柔

参考典故
温柔乡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2~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脩德就閒;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唐·成玄英疏:「精灵上升,与太一而冥合,乘云御气,届于天地之乡。」

例句

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于濆 戍客南归

典故
山中何所有
 
白云休赠


《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儒行怜才高逸·高逸·陶弘景〉~525~
丹阳陶弘景幼而惠,博通经史。睹葛洪《神仙传》,便有志于养生。每言仰视青云白日,不以为远。初为宜都王侍读,后迁奉朝请。永明中,谢职隐茅山。山是金陵洞穴,周一百五十里,名曰华阳洞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时号茅山。由是自称华阳隐居,人间书疏,皆以此代名。亦士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朴也。惟爱林泉,尤好著述。缙绅士庶禀道伏膺,承流向风,千里而至。先生尝曰:「我读外书未满万巷,以内书兼之,乃当小出耳。」齐高祖问之曰:「山中何所有?」弘景赋诗以答之,词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高祖赏之。
《漢語大詞典》:弯弓饮羽(彎弓飲羽)
《韩诗外传》卷六:“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 李广 )出猎,见草上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鏃,视之石也。”后因以“弯弓饮羽”形容勇猛善射。 清 梁清标 《送萧都阃之云中》诗:“却敌吹笳 刘越石 ,弯弓饮羽 李将军 。”
分類:勇猛
《國語辭典》:玉京  拼音: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居住的地方。《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唐。裴铏《传奇。裴航》:「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
2.京都。唐。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漢語大詞典》:玉京人
指仙女。亦泛指美人。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漢語大詞典》:白玉京
指天帝所居之处。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人间有此白玉京, 罗浮 见日鷄一鸣。” 宋 陆游 《夏夜》诗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國語辭典》:挥麈(揮麈)  拼音:huī zhǔ
1.挥动麈尾。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诗:「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2.晋代人们清谈时,常挥麈以为谈助,后称谈论为「挥麈」。宋。苏轼 赠治易僧智周诗:「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國語辭典》:谈柄(談柄)  拼音:tán bǐng
1.话柄,可供谈笑的言行。唐。白居易 论严绶状:「且严绶在太原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
2.古人谈话时手里所拿的拂尘。也称为「讲麈」。
《國語辭典》:谈麈(談麈)  拼音:tán zhǔ
谈话时手上所拿的拂尘。宋。黄庭坚〈送定公〉诗:「每来促谈麈,风生尘竹枝。」
《國語辭典》:麈谈(麈談)  拼音:zhǔ tán
清谈。因魏晋时名士执麈尾清谈而得名。宋。辛弃疾 满江红。美景良辰词:「更如今,不听麈谈清,愁如发。」
《漢語大詞典》:猿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 有处女出於 南林 ,国人称善…… 越王 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末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后以“猿公”指剑术高明的隐者。 唐 李贺 《南园》诗之七:“见买 若耶溪 水剑,明朝归去事 猿公 。” 清 陈维嵩 《夜游宫·秋怀》词:“齷齪谁能耐,总一笑浮云,睚眦独去,为佣学无赖。圮桥边,有 猿公 ,期我在。”
《國語辭典》:白猿  拼音:bái yuán
白色的猿猴。如:「游客一靠近栅栏,园中的白猿马上伸出手来讨食。」《晋书。卷五五。列传。张载》:「白猿玄豹,藏于棂槛,何以知其接垂条于千仞也?」
分類:白毛
《漢語大詞典》:白猿公
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未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 白猿公 。”亦作“ 白猿翁 ”。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
分類:剑术
《漢語大詞典》:白猿公
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未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 白猿公 。”亦作“ 白猿翁 ”。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
分類:剑术
《漢語大詞典》:越处子(越處子)
即 越女 。 唐 李白 《舞曲歌辞·东海有勇妇》:“学剑 越处子 ,超腾若流星。”参见“ 越女 ”。
《國語辭典》:越女  拼音:yuè nǚ
1.越有处女,精剑术,国人称善。越王句践谋复吴仇,乃聘女问剑戟之术。女将见王,道逢老翁自号袁公,试女剑术,袁公不能敌,后变为白猿而去。既见王,王加女号为「越女」,使教军士。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2.越国的美女。《史记。卷四○。楚世家》:「左抱郑姬,右抱越女。」
3.泛指一般的美女。唐。张籍 酬朱庆馀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國語辭典》:白云亲舍(白雲親舍)  拼音:bái yún qīn shè
唐狄仁杰离乡到并州做官,一日登太行山,望见故乡方向的天上有白云孤飞,因而想起在河阳的双亲,于是告诉左右的人说:「吾亲舍其下。」狄氏瞻视甚久,待白云移去,方才离开。典出《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后世因以比喻客居思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四出:「白云亲舍,俺孤影旧梅梢。」也作「白云孤飞」、「暮云亲舍」。
分類:思念亲人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篇)
(1). 汉武帝 《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2). 晋 隐士 陶潜 《和郭主簿》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郎士元 《冯翊西楼》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与诸生留别》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
《漢語大詞典》:白云谣(白雲謡)
古神话中 西王母 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冯惟讷 《古诗纪》前集三有《白云谣》。参见“ 白云 ”。参阅穆天子传卷三。
《國語辭典》:帝乡(帝鄉)  拼音:dì xiāng
1.天帝所在之处。《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2.天子之故乡。《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刘隆》:「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踰制,不可为准。」《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庚戌,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各赉钱二千。」
3.京师。天子所居之处。唐。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一片仙云入帝乡,数声秋雁至衡阳。」宋。王禹偁 送郝校书从事相州诗:「提笔从戎别帝乡,官清兼领校书郎。」
《國語辭典》:白云乡(白雲鄉)  拼音:bái yún xiāng
语本《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比喻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汉。伶玄《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唐。刘禹锡〈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分類: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