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0,分19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白尽
白公
白头翁
长白
水白
白叟
白也
白鹇
白塔
白足
白战
白茅
自白
白头吟
青白
《骈字类编》:白尽(白尽)
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唐 司空图 陈疾 霄汉逼来心不动,鬓毛白尽兴犹多。
《骈字类编》:白公
后汉书黄琬传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妙又林逋孤山寺诗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祜诗碑入神
《國語辭典》:白头翁(白頭翁)  拼音:bái tóu wēng
1.鬓发泛白的老人。唐。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动物名。鸟纲雀形目。形体似画眉,色灰黑,腹白。头后部有一撮白斑羽毛,故称为「白头翁」。性吵杂。主要栖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处的开阔地,以昆虫、果实为主食。
3.植物名。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毛,叶宽卵形,三全裂,中裂片三深裂,侧裂片不等二浅裂,末回裂片卵形。四、五月间,茎顶开暗紫色花。聚合果球形,径九至十二公分,瘦果扁纺锤形,长三至四公厘,宿存花柱长三至七公分,被长柔毛。可供观赏及入药用。
《骈字类编》:长白(长白)
晋书惠贾皇后传初武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元后纳贾郭亲党之说欲婚贾氏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分类:长白
《骈字类编》:水白
隋 王衡 宿郊外晓作诗 水白先分色,霞暗未成红。
《國語辭典》:白叟  拼音:bái sǒu
白发老人。唐。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
《漢語大詞典》:白也
白,指 唐 诗人 李白 ;也,助词,无义。语出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后因用作 李白 的代称。 郁达夫 《寄曼陀长兄》诗:“书剑飘零伤 白也 ,英雄潦倒感黄金。”
《國語辭典》:白鹇(白鷳)  拼音:bái xián
动物名。鸟纲鸡形目雉科。不善飞行,而善走路。除头部蓝褐色外,背上、翅膀、尾巴皆为纯白色羽毛。且每片羽毛的两边,都有斜入的黑色纹路,细致而精巧。是一种美丽的家禽,产于中国南部。
《漢語大詞典》:白塔
(1).亦作“ 白墖 ”。白色的佛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求那跋摩:“是时天景澄朗,道俗哀叹,仍於其处起立白塔。” 宋 苏轼 《赴岭表过金陵蒋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诗:“独望 钟山 叫 宝公 ,云间白塔似孤鹤。”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二:“出门望白墖,但觉襟袖润。” 秦牧 《艺海拾贝·鲁班的妙手》:“ 北京 的白塔,破裂了也只有他下凡了才能修补。”
(2).古地名。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 环 之会下 濮州 ,战 白塔 ,救 寧 陵 襄邑 ,击 李希烈 陈州 城下,公常在军间。”
(3).山名。《清文献通考·兵三》:“詔会议寻议定於 白塔山 及九门各设礮五座,竪旗杆五,遇有警急,声礮为号;杆上昼则悬旗,夜则点灯, 白塔 鸣礮则九门皆应之。”
《國語辭典》:白足  拼音:bái zú
南北朝的名僧昙始。足白于面,故称为「白足和尚」,后人便称僧人为「白足」。唐。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宋。苏轼 赠江州景德长老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
《漢語大詞典》:白足和尚
后秦 鸠摩罗什 弟子 昙始 ,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时称“白足和尚”。后亦用以指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昙始:“释 曇始 , 关中 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 始 足白於面,虽跣足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國語辭典》:白战(白戰)  拼音:bái zhàn
空手相搏。宋。苏轼〈聚星堂雪〉诗:「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王二李善以盗除盗》:「王闪过,迎之以刀。僧一跃,立数丈外,笑曰:『君岂不能白战乎?』王亦笑而掷刀直立。」
《國語辭典》:白茅  拼音:bái máo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宿根草本。根茎横走,秆细,高一、二尺,叶丛生,有平行脉,叶鞘无毛。叶生之前,茎顶密生白色穗状圆锥花序,小穗为长丝状白色毛所包围。其地下茎味甜,可入药。也称为「丝茅」。
《國語辭典》:自白  拼音:zì bó
1.表明个人意向。《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2.指被告对于自己所为之犯罪事实,在侦查或审判中向有侦查或审判职权之人坦白陈述。
《國語辭典》:白头吟(白頭吟)  拼音:bái tóu yín
1.汉卓文君所作的乐府诗。因司马相如欲聘娶茂陵女子为妾,其妻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见《西京杂记》卷三。后比喻失欢哀怨之情为「白头吟」。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诗:「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俺独自守空楼,望残春,白头吟罢泪沾巾。」
2.乐曲名。汉乐府〈楚调曲〉。汉时民间所流传的歌谣,属相和歌辞。传说源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故事,后世多用此调写妇女被遗弃。伴奏乐器主要有琴、筝、笙或筑等。
《漢語大詞典》:青白
(1).白色。史记·天官书:“﹝岁星﹞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回路归家,正行间,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扎着裤子口,着一双多耳麻鞋。” 艾芜 《暮夜行》:“缕缕青白的炊烟,伸向明净微蓝的天际。”
(2).灰白。 鲁迅 《呐喊·孔乙己》:“﹝ 孔乙己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们青白的脸偶然在暝色中一闪。” 孙犁 《白洋淀纪事·麦收》:“枪声响的越来越密…… 二梅 的脸有些青白。”
(3).青色和白色之物。指道教炼丹用的铅、汞等物。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4).指青眼和白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诚斋 ﹞尝自赞云……青白不形眼底,雌黄不出口中,只有一罪不赦,唐突明月清风。” 明 徐渭 《鹦鹉眼》诗:“认客休青白,韜光混瑾瑕。”参见“ 青白眼 ”。
(5).黑与白。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此篇奇偶相生,音韵相合,如青白之成文,如《咸》《韶》之合节。”
(6).比喻是非、曲直。《封神演义》第十六回:“若放了女子,妖精一去,青白难分。”
(7).清白。明明白白。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越想越恼。着甚来由,用了这主屈财,却不是青白晦气。” 张天翼 《万仞约》五:“今天我们大家都跟你有话讲,要跟你问个青白。”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