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守白
(1).指 公孙龙 的“白马非马”论。公孙龙子·迹府:“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2).《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室比喻心。”后以“守白”谓保持空明的心境。 宋 陆游 《斋居书事》诗:“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静研朱。”
《國語辭典》:六月雪  拼音:liù yuè xuě
1.连降六个月的积雪。宋。范成大 光相寺诗:「苔痕新晞六月雪,木势旧偃千年风。」
2.戏曲剧目。元代故事戏。叙述窦娥受冤难洗,临刑时誓愿若冤情属实,则六月热天也将下三尺瑞雪。原为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所改编,是程派著名的戏。明代叶宪祖又改编为杂剧。内容描述窦娥夫蔡昌宗颈项挂金锁,乳名锁儿事,故称为《金锁记》。或称为《窦娥冤》、《斩窦娥》、《羊肚汤》。
《漢語大詞典》:吴练(吴練)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东山 望 吴昌门 , 渊 曰:‘见一疋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1)指白马。 唐 刘威 《伤曾秀才马》诗:“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2) 吴 阊门 。代指 苏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来韵》:“几曾极目观 吴 练,最是伤心续楚词。”
《漢語大詞典》:百牢关(百牢關)
古关名。 隋 置,原名 白马关 ,后改。在今 陕西省 勉县 西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一:“ 白帝 高为 三峡 镇, 瞿唐 险过 百牢关 。” 唐 李商隐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诗:“ 武关 犹悵望,何况 百牢关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百牢关 在州西南, 隋 开皇 中置,以 蜀 路险,号曰 百牢 也。或曰,其地有 百牢谷 ,因名。”亦省作“ 百牢 ”。 唐 郑余庆 《和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地分 三蜀 限,关志 百牢 名。”
《漢語大詞典》:素骖(素驂)
驾车的白马。一般用于丧事。《文选·陆机〈挽歌诗〉之三》:“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 刘良 注:“驂,驾也。轜车,丧车也。” 唐 白居易 《挽歌词》:“丹旐何飞扬,素驂亦悲鸣。” 宋 姜夔 《越九歌·涛之神》:“白马駃兮素驂舞,驱银山兮迭万鼓。”
《漢語大詞典》:白骆(白駱)
黑鬃的白马。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 郑玄 注:“白马黑鬣曰骆。”
分類:白马
《國語辭典》:素车白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凶事或丧事所用的车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漢語大詞典》:素衣白马(素衣白馬)
白衣白马。古代用于凶丧之事。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鋹:“师次 白田 , 鋹 素衣白马以降。”
《国语辞典》:公孙龙子(公孙龙子)  拼音:gōng sūn lóng zǐ
书名。战国时赵人公孙龙所著,六篇。其白马论及坚白之辩,实为早期的理则学,在先秦诸子中,列为名家。
《国语辞典》:白马将军(白马将军)  拼音:bái mǎ jiāng jūn
1.作战时常骑乘或使用白马的将军。《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庞德》:「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演义》第七回:「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
2.元王实甫《西厢记》剧中的人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现统十万大兵,镇守著蒲关。」
《漢語大詞典》:白花骆(白花駱)
有花纹而黑鬃的白马。 唐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诗:“醉骑白花骆,西走 邯郸城 。” 王琦 注引《诗传》:“白马黑鬣曰骆。”
分類:花纹白马
《漢語大詞典》:青丝白马(青絲白馬)
南朝 梁 普通 年间,“有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其后 侯景 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 寿春 进军 建康 。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唐 杜甫 《青丝》诗:“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仇兆鳌 注:“此诗讽 僕固怀恩 也。首以 侯景 之乱,比其犯顺。”亦省作“ 青丝 ”。
《漢語大詞典》:霜辔(霜轡)
白色辔头。 元 刘诜 《白雉赋》之一:“乃有 越裳 ,万里殊国,迢迢三译,献雉之白, 林邑 、 扶南 ,暑涉寒蹶,玉鞲失辉,霜轡失色。”此借指白马。
白马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天竺国。有伽蓝名招提。其处大富。有恶国王利于财。将毁之。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停毁。自后改招提为白马。诸处多取此名焉。见唐高僧传。
白马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于鸿胪寺。遂取寺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俱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光明。胡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明帝崩,起祇洹于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图焉。寺上经函,至今犹存。常烧香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礼敬之,如仰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