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瘦生
瘦弱的样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李白 《戏赠杜甫》曰:‘ 饭颗坡 前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形容何瘦生?祇为从前学诗苦。’” 元 仇远 《和子野郊居见寄》:“论心握手到忘形,性癖耽诗各瘦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蔆花忽至,虽觉瘦生,而姿态愈艷。”
分類:瘦弱
《漢語大詞典》:瘦筇
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唐 贾岛 《延寿里精舍寓居》诗:“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前蜀 杜光庭 《题龙鹄山》诗:“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元 仇远 《与子野过永仙观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按, 汉 张骞 使 西域 ,曾在 大夏 见邛竹杖。见史记·大宛列传
《國語辭典》:太瘦生  拼音:tài shòu shēng
生,语助词,无义。「太瘦生」指太瘦弱。唐。李白 戏赠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宋。苏轼 次韵答顿起二首之二:「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分類:语助词
《國語辭典》:肥瘦  拼音:féi shòu
1.形体的胖瘦。《南史。卷一六。王玄谟传》:「孝武狎侮群臣,各有称目,多须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
2.土地肥沃或贫瘠。
3.衣服的宽窄。
《骈字类编》:石瘦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宋 梅尧臣 苏明允木山 雨侵藓涩得石瘦,宜与夫子归隐丘。
《漢語大詞典》:瘦石
峭削之石。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瘦石聊吾伴,遥山更尔瞻。” 宋 林景熙 《过吴门诗》:“白虎气销遗瘦石,緑虹影冷卧斜阳。”
《漢語大詞典》:鹤瘦(鶴瘦)
清瘦;瘦削。鹤状貌瘦骨伶仃,故称。 唐 白居易 《酬杨九弘贞长安病中见寄》诗:“龙卧心有待,鹤瘦貌弥清。”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骈字类编》:山瘦(山瘦)
唐 皮日休 杂体诗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其一 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骈字类编》:春瘦(春瘦)
李商隐赠歌妓诗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陈亚药名诗棋为腊寒呵子下衣因春瘦缩纱裁杯宋无客燕雨怀诗客愁万斛添 量春瘦三分解带围
《漢語大詞典》:瘦鹤(瘦鶴)
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亦以形容人之清瘦。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鶱。” 宋 苏轼 《姚屯田挽词》:“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國語辭典》: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字体细而健劲。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骈字类编》:红瘦(红瘦)
苕溪渔隐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调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漢語大詞典》:瘦减(瘦減)
(1).减缩。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轂虽敝不藃” 唐 贾公彦 疏:“此轂若不以火养炙阴柔之处,使坚与阳齐等,后以革鞔阴柔之处,木则瘦减,革不著木,必有暴起。若以火养之,虽敝尽不藃暴也。”
(2).犹瘦损。 宋 卢祖皋 《水龙吟·荼蘼》词:“不似梅粧瘦减,占人间丰神萧散。” 宋 周邦彦 《意难忘·美咏》词:“些箇事,恼人肠,试説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分類:减缩瘦损
《骈字类编》:马瘦(马瘦)
魏书王琼传道逢广平王怀据鞍抗礼自言马瘦怀即以马并乘具与之 列异记司隶鲍子都子永孙昱复为司隶皆得乘骢京师歌之曰鲍氏骢三入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 刘潜弹文未央马瘦不睹厩令之忠甘泉道芜遽见扶风之罪
《國語辭典》:瘦削  拼音:shòu xuè
身体消瘦,肌肉减削。《南史。卷六二。贺玚传》:「昔腰过于十围,今之瘦削,裁二尺馀。」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一八首之八:「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國語辭典》: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字体细而健劲。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