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汗迹(汗跡)  拼音:hàn jī
流汗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如:「跑完五千公尺后,每个人的运动衣上都留下许多汗迹。」
分類:汗水痕迹
《國語辭典》:汗碱(汗鹼)  拼音:hàn jiǎn
衣服被汗渗透,乾后所出现的白色斑痕。
《漢語大詞典》:航迹
船舶、舰艇、鱼雷航行时在水面所留下的痕迹,战斗中可根据敌人舰艇航迹发现敌人或根据敌人鱼雷航迹避开鱼雷攻击
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空中或空间中形成或遵循的飞行轨迹
飞机在地球表面之上的实际轨迹,或其图上表示
《漢語大詞典》:不显山,不显水(不顯山,不顯水)
比喻不露痕迹。 梁斌 《红旗谱》四一:“请姑奶奶给 登龙 保亲,想把 严萍 娶过来做媳妇。 冯登龙 以为这样可以不显山不显水的把事情办好,想不到 严知孝 不做主,妈妈一个人同意也办不成。”
分類:不露痕迹
《国语辞典》:茶锈(茶锈)  拼音:chá xiù
附著在茶具上的黄褐色痕迹。通常是长时间喝茶累积而成。
《國語辭典》:车辙马迹(車轍馬跡)  拼音:chē zhé mǎ jī
车、马走过的痕迹。后亦引申为行踪、踪迹。《左传。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车辙马迹,遂周行于天下。」也作「车尘马迹」。
《漢語大詞典》:瘢迹(瘢跡)
亦作“ 瘢跡 ”。 瘢痕;痕迹。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临 冥报记:“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跡,而不覩其形。”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舆 卧病百餘日乃愈,至老不聋,亦无瘢迹。”
分類:瘢痕痕迹
《國語辭典》:唇纹(脣紋)  拼音:chún wén
嘴唇皮肤上的纹路。如:「唇纹和指纹同样可以提供破案的线索。」
《漢語大詞典》: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燄,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國語辭典》:水锈(水鏽)  拼音:shuǐ xiù
水浸渍的痕迹。
《國語辭典》:水碱(水鹼)  拼音:shuǐ jiǎn
硬水中的矿物质经煮沸后,形成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镁等。也称为「水垢」。
《漢語大詞典》:水中着盐(水中著鹽)
喻不着痕迹。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刘长卿 《过贾谊宅》诗……上联‘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疑为空写,不知‘人去’句即用《鵩赋》‘主人将去’,‘日斜’句即用‘庚子日斜’。可悟运典之妙,水中著盐,如是如是。”
分類:不着痕迹
《國語辭典》:杀人不见血(殺人不見血)  拼音:shā rén bù jiàn xiě
杀人不露痕迹。比喻手段阴险可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头一件先要学会了卑污苟贱,才可以求得著差使;又要把良心搁过一边,放出那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弄得著钱。」
《漢語大詞典》:埋溜子
方言。为保守军事机密,队伍过后,除掉痕迹,称为“埋溜子”。 王愿坚 《后代·歌声》:“‘ 小孙 呢?’‘在埋溜子,还没上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