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血迹斑斑(血迹斑斑)  拼音:xiě jī bān bān
血液所留下的点点痕迹。如:「车祸现场血迹斑斑,令人触目惊心。」
《国语辞典》:朱墨烂然(朱墨烂然)  拼音:zhū mò làn rán
书上用朱笔和墨笔评点的痕迹清晰鲜明。用来形容读书的勤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七。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
《国语辞典》:渣儿(渣儿)  拼音:zhā ér
本指碎屑的东西。如:「玻璃渣儿」、「饼乾渣儿」。后用来比喻毛病或事端。《红楼梦》第六○回:「莫不成个月之后,还找出这个渣儿来问你不成!」
《国语辞典》:摺子  拼音:zhě zi
摺叠的痕迹。也称为「摺儿」。
分类:痕迹
《国语辞典》:底样儿(底样儿)  拼音:dǐ yàng ér
鞋底的痕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国语辞典》:肚脐眼(肚脐眼)  拼音:dù qí yǎn
脐带脱落后在腹部所留下的痕迹。也称为「肚脐」。
《国语辞典》:车尘马迹(车尘马迹)  拼音:chē chén mǎ jī
车马走过的痕迹。后亦引申为行踪、踪迹。宋。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馀,而又幸其深阻夐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也作「车辙马迹」。
《国语辞典》:磕碰儿(磕碰儿)  拼音:kē peng ér
1.碰撞的痕迹。如:「这个古玩,一点磕碰儿也没有。」
2.比喻摩擦、挫折。如:「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如能将工作上的磕碰儿当作磨练,就可以奠定成功的基础。」
《国语辞典》:线脚儿(线脚儿)  拼音:xiàn jiǎo ér
针线缝物的痕迹。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著我来悔这门亲事。与你十两银子,一双鞋儿,踏断了线脚儿,便罢了这亲事。」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套。耍孩儿〉曲:「厚底团根教壮实,线脚儿深深勒。」
《国语辞典》:牙印子  拼音:yá yìn zi
用牙齿咬过后所留下的痕迹。也称为「牙印儿」。
《漢語大詞典》:疙疤
疮口或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梁斌 《红旗谱》八:“ 冯老兰 这么一说,像揭着 冯贵堂 头上的疮疙疤。”
《國語辭典》:飞鸿印雪(飛鴻印雪)  拼音:fēi hóng yìn xuě
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参见「雪泥鸿爪」条。明。宋濂〈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飞鸿印雪兮爪趾宛然。」
《漢語大詞典》:虎踪猫迹
痕迹,近似“蛛丝马迹”
分類:痕迹近似
《國語辭典》:浑然天成(渾然天成)  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自然形成,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漢語大詞典》:混然天成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余家藏 山谷 八大字云:‘作德日休,为善最乐。’摘经史语,混然天成,可置座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鼻无堊,斤将曷运?目无膜,篦将曷施?所谓混然天成,天球不琢者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絶无痕迹,如 蔡文姬 肝肺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