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头风(頭風)  拼音:tóu fēng
病名。因风寒侵入头部经络,或因痰涎风火,阻碍经络,以致气血壅滞所致。头痛的症状往往日久不瘉,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有的患者更可兼见目眩的症状。《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
《國語辭典》:热中(熱中)  拼音:rè zhōng
沉迷、急切的希望得到,多指热心于仕宦。如:「时下年轻人热中于自助旅行。」《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國語辭典》:积聚(積聚)  拼音:jī jù
1.累积聚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2.累积聚集的财物。《红楼梦》第四七回:「家里是没有的积聚的,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
《漢語大詞典》:战汗(戰汗)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
《國語辭典》:中寒  拼音:zhòng hán
中医上称被风寒所侵为「中寒」。
《國語辭典》:哮吼  拼音:xiào hǒu
1.兽类的吼叫声。
2.大声吼叫。《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铁棒,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國語辭典》:哮喘  拼音:xiāo chuǎn
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覆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气喘」。
《國語辭典》:嘈杂(嘈雜)  拼音:cáo zá
形容声音喧闹、杂乱。《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漢語大詞典》:寒中
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素问·金匮真言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王冰 注:“土主於中,是为仓廪,糟粕水穀,故为洞泄、寒中也。” 高士宗 直解:“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参阅灵枢经·五邪《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國語辭典》:湿气(溼氣)  拼音:shī qi
1.因水分多而蒸发的气息。如:「此地湿气重,小心你的风湿病会发作。」
2.病名。中医上指湿疹、手癣、脚癣等。
《國語辭典》:风痹(風痺)  拼音:fēng bì
中医指风湿性关节炎一类的病。
《漢語大詞典》:脚气(脚氣)
(1).由缺乏维生素B1的病症。患者有下肢肌肉疼痛麻木、水肿或心跳气喘等症状。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水浒传》第六回:“小人近日有些脚气的症候,十分走不的多路。”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它是 上海 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
(2).脚癣的俗称。参见“ 脚癣 ”。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
《国语辞典》:下红(下红)  拼音:xià hóng
妇女阴部流血的病症。《红楼梦》第五五回:「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
《國語辭典》:头痛(頭痛)  拼音:tóu tòng
1.头部疼痛。《文明小史》第八回:「那知竟为寒气所感,次日头痛发热,生起病来。」也作「头疼」。
2.令人感到烦恼或讨厌。如:「这个人生性油嘴滑舌的,小心别上他的当,不然将来够你头痛的了。」也作「头疼」。
《漢語大詞典》:风湿(風濕)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於风湿,百病伤之,故身重气劣也。”《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比寡居而病风湿,沉废逾二十年。”
《國語辭典》:木舌  拼音:mù shé
1.木制的舌状物,置于木铎内,摇动时因震动而可发出声音。
2.比喻缄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