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邪火
缓解
不恙
疢痗
百痾
抽动
伤疾
手术
业疾
濯禊
沾病
罹病
病理
腹水
害虫
《漢語大詞典》:邪火
(1).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指体弱引起的虚火。红楼梦第八三回:“以鱉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茅盾 《子夜》十九:“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 吴荪甫 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额角上的邪火也渐渐退去。”
(2).邪恶的怒火。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五章:“隐蔽在胸窝的邪火和深藏在心底的仇恨翻涌上来了。”
(3).方言。谓凶横不易对付。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新调来的伪队长--外号‘大老鸹’的--还邪火。他到酒店喝酒,肉铺称肉,不论买什么东西,都不给钱。”
《漢語大詞典》:缓解
使丧失锋芒;使钝。例如:稍微缓解了公众不满情绪的锐势。
疾病、痛苦等的减轻
《漢語大詞典》:不恙
问候语。没有疾病,没有忧虑。周礼·秋官·司仪“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 汉 郑玄 注:“问君曰:君不恙乎?对曰:使臣之来,寡君命臣于庭。问大夫曰:二三子不恙乎?对曰:寡君命使臣于庭,二三子皆在。” 贾公彦 疏:“尔雅云:恙,忧也。”
《漢語大詞典》:疢痗
忧伤,疾病。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清 刘岩 《病中杂诗》:“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
分類:忧伤疾病
《漢語大詞典》:百痾
(1).各种疾病。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 晋 葛洪 《酒诫》:“起众患於须臾,结百痾於膏肓。”
(2).比喻各种宿怨。后汉书·袁绍传:“愿捐弃百痾,追摄旧义,復为母子昆弟如初。”
《國語辭典》:抽动(抽動)  拼音:chōu dòng
肌肉一缩一伸的颤动。《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你看,还没有死透呢,手足还有抽动,是还知道痛呢!」
《漢語大詞典》:伤疾(傷疾)
因受创伤而造成的疾病。左传·昭公二年:“秋, 郑 公孙黑 将作乱,欲去 游氏 而代其位,伤疾作而不果。”
《國語辭典》:手术(手術)  拼音:shǒu shù
外科医生用刀子、剪子、针线等医疗器具在病人身体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的方法,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
《漢語大詞典》:业疾(業疾)
谓因恶业而生的疾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邓城巫》:“玉帝有勑,百日内加彼以业疾,然未令死也。”
分類:恶业疾病
《漢語大詞典》:濯禊
古代民俗,于三月上旬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以祓除疾病等不祥之事。 南朝 梁 刘孝绰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薰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参见“ 上巳 ”。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国语辞典》:沾病  拼音:zhān bìng
感染疾病。如:「平时多注意环境卫生,才不容易沾病。」
《国语辞典》:罹病  拼音:lí bìng
染病、患病。如:「登革热疫情受到控制,罹病者已经减少许多。」《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
《國語辭典》:病理  拼音:bìng lǐ
医学上指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发展过程、结果等。
《國語辭典》:腹水  拼音:fù shuǐ
因心脏、肝脏病变或其他病变,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造成渗出液积在腹腔,而引起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
《國語辭典》:害虫(害蟲)  拼音:hài chóng
伤害人体、农作物及各种树木的昆虫。如蚊子、苍蝇、蝗虫、蠹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