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畔乱(畔亂)
武装叛变。畔,通“ 叛 ”。 汉 徐干 中论·智行:“昔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居摄, 管 蔡 启 殷 畔乱, 周公 诛之。”后汉书·苏竟传:“君处 阴 中,土多贤士……何自负畔乱之困,不移守恶之名乎?”
分類:武装叛变
《國語辭典》:畔约(畔約)  拼音:pàn yuē
违背盟约。《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漢語大詞典》:畔散
(1).畔,通“ 叛 ”。背叛离散。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士大夫过 曲阜 孔氏 ,无论新故,必加敬爱……吾因是知古封建世及之法,当乎人心。由之足以维繫后世畔散乖异之羣,而使之不忍去,其道亦犹是也。”
(2).违离;散乱。畔,通“ 叛 ”。 汉 仲长统 《述志》诗之二:“畔散五经,灭弃《风》《雅》。”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 汉 之《西京》。 班固 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属,无以考其变。”
《漢語大詞典》:畔戾
叛乱,叛逆。畔,通“ 叛 ”。后汉书·朱浮传:“时二郡畔戾, 北州 忧恐, 浮 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
分類:叛乱叛逆
《漢語大詞典》:怨畔
亦作“ 怨叛 ”。 背叛;因怨恨而背叛。畔,通“ 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二世 不恤天下,万民有怨畔之心。”后汉书·翟酺传:“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以 冯颖 为监军使者,督 徐州 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臣观自古国家皆有灾异,但盛德善政及於天下,人不敢怨叛,则虽有灾异,而无祸变也。”
分類:背叛怨恨
《漢語大詞典》:旁畔
旁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琵琶旁畔且寻思,鸚鵡前头休借问。”
分類:旁边
《漢語大詞典》:溃畔(潰畔)
见“ 溃叛 ”。
《漢語大詞典》:溃叛(潰叛)
亦作“ 溃畔 ”。 叛乱离散。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不爱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 秦王 是也。”后汉书·冯鲂传:“ 王莽 末,四方溃畔, 魴 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壍,以待所归。”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漢語大詞典》:外畔
(1).周围的边沿。《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唐 孔颖达 疏:“樊圃谓之园,然则园者,外畔藩篱之名。”
(2).反叛;背叛。畔,叛。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畔者乎?”
《漢語大詞典》:畛畔
界限;范围。 黄人 《〈清文汇〉序》:“ 天禄 兰臺 ,略设畛畔; 彦和 《雕龙》,第畅旨趣。”
分類:界限范围
《漢語大詞典》:这畔(這畔)
这里,这边。 唐 裴谞 《判误书纸背》诗:“这畔似那畔,那畔似这畔。”
分類:这边
《漢語大詞典》:回畔
反背。谓走回头路。《楚辞·九章·抽思》:“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國語辭典》:倍畔  拼音:bèi pàn
背叛、违背、反叛。汉。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也作「背叛」、「悖叛」。
分類:背叛
《骈字类编》:厨畔(厨畔)
唐 罗隐 抚州别阮兵曹 内史宅边今独恨,步兵厨畔旧相容。
《漢語大詞典》:畔宫
泮宫。古代诸侯王所设的大学。隶释·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臣以 建寧 元年到官行秋饗,饮酒畔宫,毕,復礼 孔子 宅。”
《漢語大詞典》:畔离(畔離)
背离;背叛。畔,通“ 叛 ”。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昔 孔子 既修述 尧 舜 三代 纪法垂后世,而 黄 、 老 、 申 、 韩 之流亦各自为书,学者荡析畔离,苟私所受,未有博深详考,务合本统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是於国会未成以前,已收国会均沾之益,挽救既多,则畔离自少。”
分類:背离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