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髽髻
合欢带
变心
野合
遵大路
窥窃
起火
高唐梦
私约
冠笄
背子
并头莲
奸非
牵头
月场
《國語辭典》:髽髻  拼音:zhuā ji
将头发梳拢盘结于头顶所成的髻,为女孩或女仆所梳的发式。也作「抓髻」。
《漢語大詞典》:合欢带(合歡帶)
象征男女欢爱的丝带。 宋 朱熹 《拟古》诗之七:“结作同心花,缀在红罗襦。双垂合欢带,丽服眷微躯。”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准备了佳期,合欢带常拴繫。得遂了于飞,同心结莫摘离。” 明 何景明 《捣衣》诗:“愿为合欢带,得傍君衣襟。” 清 吴伟业 《子夜歌》之五:“尚有宛转丝,织成合欢带。”
《國語辭典》:变心(變心)  拼音:biàn xīn
改变原来的心意。《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红楼梦》第四七回:「我要日久变心,告诉人去的,天诛地灭!」
《國語辭典》:野合  拼音:yě hé
1.男女苟合,俗称为「野合」。
2.不合礼法的婚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3.在旷野中交战。《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良骑野合,交锋接矢。」
4.奏乐于郊野。《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国语辞典》:遵大路  拼音:zūn dà lù
《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遵大路,思君子也。」或亦指男女相爱者,其一因失和而去,其一悔而留之之诗。首章二句为:「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
《漢語大詞典》:窥窃(窺竊)
(1).伺机窃取。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清史稿·允禩传:“就两人心术而论,覬覦窥窃,诚所不免。”
(2).偷看窃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并头儿眠,低声儿説,夜静也无人窥窃,有幽窗花影西楼月。”
(3).窥 宋 和窃玉。指男女私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且防男女同观,共闻褻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 郑 声宜放,正为此也。”参见“ 窥宋 ”、“ 窃玉偷香 ”。
《國語辭典》:起火  拼音:qǐ huǒ
1.点燃、生火。宋。陆游 农家诗:「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2.发生火灾。《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说:『起火!起火!』」
3.冲天炮。《金瓶梅》第四二回:「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
4.发怒、动气。如:「你先别起火,听我慢慢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
《漢語大詞典》:高唐梦(高唐夢)
借指男女交欢之事。 唐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宜》诗之一:“曾识 云仙 至小时,芙蓉头上綰青丝。当时惊觉 高唐 梦,唯有如今 宋玉 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刘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记岁月於 仰高亭 上,末云‘侍儿 意真 代书’。后有人题云:‘一入侯门海样深,谩留名字恼行人。夜来髣髴 高唐 梦,犹恐行云意未真。’”参见“ 高唐 ”。
分類:男女交欢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漢語大詞典》:私约(私約)
(1).私下约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知 范雎 贤,谓曰:‘先生待我於 三亭 之南。’与私约而去。”
(2).无媒妁而由男女双方私下议订的婚约。《明律·户律·男女婚姻》:“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輒悔者,笞五十。”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國語辭典》:背子  拼音:bèi zi
1.古代朝服上所加的衣服,袖子短而较宽大。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背子》:「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
2.古代宫人或官员妻女的朝服。五代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背子》:「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
3.清代妓女婢妾者所常穿的衣服。
4.东西背后的衬托物。如:「纸背子」。
《國語辭典》:并头莲(並頭蓮)  拼音:bìng tóu lián
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的两朵莲花。常用来比喻情感深厚的夫妻。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使官府逼临的连理枝,倚势力唬吓的并头莲。」也称为「并蒂莲」。
《國語辭典》:奸非(姦非)  拼音:jiān fēi
1.不正当的行为。《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为政严峻,明于发擿奸非,吏人谓之神明。」《北齐书。卷一三。赵郡王琛传》:「睿留心庶事,纠摘奸非,劝课农桑,接礼民俊,所部大治。」
2.男女奸淫。旧刑律有奸非罪。《清史稿。卷一四二。刑法志一》:「三十三年,复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于奸非及重婚之罪。」
《國語辭典》:牵头(牽頭)  拼音:qiān tou
1.专门拉拢男女搞不正常关系的牵线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只为图这些不义之财,所以肯做牵头。」
2.大陆地区指多方合作,由一方出面进行联系与组合。
《漢語大詞典》:月场(月場)
苗 家习俗,未婚男女求爱跳月的场地。 清 李宗昉 《黔记》卷三:“ 车寨 苗 ,在 古州 。男多艺业,女工针指。未婚者,於旷野为月场,男絃女歌,声最清美,与诸 苗 不同,相悦者,自为配合,亦名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