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刘交〉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例句
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宋之问 梁宣王挽词三首之一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杜甫 壮游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礼设斗倾金凿落,马蹄争撼玉连环。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设醴徒惭楚,为郎未姓颜。 薛能 冬日写怀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刘交〉~92~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宋书》卷一百〈自序·劭弟璞〉~246~
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浚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浚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晔正谓圣明留察,故深更恭慎,而莫见其际也。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二十二年,范晔坐事诛,于时浚虽曰亲览,州事一以付璞。太祖从容谓始兴王曰:「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而沈深守静,不求名誉,甚佳。汝但应委之以事,乃宜引与晤对。」浚既素加赏遇,又敬奉此旨。璞尝作旧宫赋,久而未毕,浚与璞疏曰:「卿常有速藻,旧宫何其淹耶,想行就耳。」璞因事陈答,辞义可观。浚重教曰:「卿沈思淹日,向聊相敦问,还白斐然,遂兼纸翰。昔曹植有言,下笔成章,良谓逸才赡藻,誇其辞说,以今况之,方知其信。执省踌躇,三复不已。吾远惭楚元,门盈申、白之宾,近愧梁孝,庭列枚、马之客,欣恧交至,谅唯深矣。薄因末牍,以代一面。」又与主簿顾迈、孔道存书曰:「沈璞淹思踰岁,卿研虑数旬,瑰丽之美,信同在昔。向聊问之,而还答累翰,辞藻艳逸,致慰良多。既欣股肱备此髦楚,还惭予躬无德而称。复裁少字,宣志于璞,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浚年既长,璞固求辞事,上虽听许,而意甚不悦。以璞为浚始兴国大农,寻除秣陵令。
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浚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浚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晔正谓圣明留察,故深更恭慎,而莫见其际也。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二十二年,范晔坐事诛,于时浚虽曰亲览,州事一以付璞。太祖从容谓始兴王曰:「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而沈深守静,不求名誉,甚佳。汝但应委之以事,乃宜引与晤对。」浚既素加赏遇,又敬奉此旨。璞尝作旧宫赋,久而未毕,浚与璞疏曰:「卿常有速藻,旧宫何其淹耶,想行就耳。」璞因事陈答,辞义可观。浚重教曰:「卿沈思淹日,向聊相敦问,还白斐然,遂兼纸翰。昔曹植有言,下笔成章,良谓逸才赡藻,誇其辞说,以今况之,方知其信。执省踌躇,三复不已。吾远惭楚元,门盈申、白之宾,近愧梁孝,庭列枚、马之客,欣恧交至,谅唯深矣。薄因末牍,以代一面。」又与主簿顾迈、孔道存书曰:「沈璞淹思踰岁,卿研虑数旬,瑰丽之美,信同在昔。向聊问之,而还答累翰,辞藻艳逸,致慰良多。既欣股肱备此髦楚,还惭予躬无德而称。复裁少字,宣志于璞,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浚年既长,璞固求辞事,上虽听许,而意甚不悦。以璞为浚始兴国大农,寻除秣陵令。
《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申公传》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例句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皎然 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
典故
相关人物
申公告老
申公归邸
相关人物
申公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0~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漢語大詞典》:楚人钳(楚人鉗)
据《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刘交 敬重 穆生 ,常设醴以待;及其子 戊 即位,忘记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 楚 人将钳我於市。”后因以“楚人钳”比喻杀身之祸。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 商洛 翁, 秦 火不能炎。近慕 楚穆生 ,竟脱 楚 人钳。”亦省作“ 楚钳 ”。 宋 陆游 《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 楚 钳。”
《漢語大詞典》:楚筵辞醴(楚筵辭醴)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礼敬 穆生 ,常为设醴。及王 戊 即位,忘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遂谢病去。后因以“楚筵辞醴”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漢語大詞典》:申白
(1).申明表白。《晋书·司马休之传》:“但 康之 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 胡道 ,申白所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王敬则》:“ 敬则 遣人致劫帅曰:‘若能自出首,当为申白。’”
(2).禀明。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郊 尝居 歙州 某观,病痢,困剧,观主欲申白官司。”
(3). 申公 和 白生 的并称。 申公 、 白生 , 鲁 人,皆受《诗》于 荀子 门人 浮丘伯 ,为 楚元王 中大夫。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借指贤才。《宋书·自序传·沈璞》:“吾远惭 楚元 ,门盈 申白 之宾;近愧 梁孝 ,庭列 枚 马 之客。” 唐 罗隐 《岐王宅》诗:“ 申 白 宾朋传道义, 应 刘 文彩寄音徽。”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百年后,尚庶几 申 白 ,不数 韦 康 。”
(2).禀明。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郊 尝居 歙州 某观,病痢,困剧,观主欲申白官司。”
(3). 申公 和 白生 的并称。 申公 、 白生 , 鲁 人,皆受《诗》于 荀子 门人 浮丘伯 ,为 楚元王 中大夫。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借指贤才。《宋书·自序传·沈璞》:“吾远惭 楚元 ,门盈 申白 之宾;近愧 梁孝 ,庭列 枚 马 之客。” 唐 罗隐 《岐王宅》诗:“ 申 白 宾朋传道义, 应 刘 文彩寄音徽。”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百年后,尚庶几 申 白 ,不数 韦 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