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由 → 繇由”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己溺己饥(己溺己飢)
亦作“ 己飢己溺 ”。 语出《孟子·离娄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飢”或“己飢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盖自有受命治水之 禹 ,承命教之 稷 ,自然当任己飢己溺之事,救焚拯溺之忧,我辈安能代大匠斲哉!” 清 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或己溺己飢,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前回一个大善士,专诚到 扬州 去劝捐,做得那种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样子,真正有‘己飢己溺’的神情,被 述农 讥誚了两句。”
自由自在
【俗语佛源】
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在,无滞无碍。」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在。」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涅槃经·德王 品》)。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如《西游记》第一回:「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李明权)
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在,无滞无碍。」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在。」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涅槃经·德王 品》)。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如《西游记》第一回:「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