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葛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用光。孝宗乾道初知本县事,有循良之称。
谢源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
谢源明,字用光,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三十年登进士第。淳熙中历知衢州、信州。绍熙中为户部郎官,左司谏,知温州。庆元元年以直焕章阁除浙东提刑,改知临安府,二年为中书舍人,三年为吏部侍郎。五年,除工部尚书兼给事中。为台谏论罢。久之,起知夔州,移兴元府。嘉泰二年就除四川制置使。嘉定八年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五八、礼四九之七○、礼四九之八九、职官七四之一九、职官七四之三一、职官七五之七、选举二二之九、食货六二之四八,《两朝纲目备要》卷五、八,《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宋史》卷四○一,《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四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五、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一一五,《南宋制抚年表》。
《国语辞典》:光控电路开关(光控电路开关)  拼音:guāng kòng diàn lù kāi guān
利用光来控制电路接通或断开的装置。如光触发矽控整流器。
《国语辞典》:捕虫灯(捕虫灯)  拼音:bǔ chóng dēng
诱捕昆虫的灯具。多利用光线、电击、黏纸、吸入等方式。
《国语辞典》:兵尽矢穷(兵尽矢穷)  拼音:bīng jìn shǐ qióng
士兵死伤大半,连武器也都用光了。形容战败后的惨状。《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胡马奔走,兵尽矢穷。」
《国语辞典》:月光族  拼音:yuè guāng zú
戏称每个月把所赚的钱花光用光的人。如:「尽管薪水不多,还是存一点吧,老做月光族,万一有个不时之需怎么办?」
《国语辞典》:影印机(影印机)  拼音:yǐng yìn jī
利用光学原理直接复印图片或文件的机器。
《漢語大詞典》:搞小动作
不是用光明磊落的态度对人,而是暗地里进行一些对别人不利的活动。例如:有些人就是靠议论别人、搞小动作为业。
《国语辞典》:光栅(光栅)  拼音:guāng zhà
利用光的绕射现象产生光谱和测定波长的装置,通常在玻璃、金属等材料上,制作大量平行细纹而成,例如每厘米内刻数百条至上千条,光透过它或被它反射时就产生绕射现象。也称为「绕射光栅」。
《漢語大詞典》:光纤通信(光纖通信)
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有色金属、抗干扰和保密性强等优点。《人民日报》1984.3.5:“光纤通信除用于邮电通信之外,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矿工、铁路、军事等部门。光纤通信是现代化通信的主要支柱,被认为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技术之一。”
《漢語大詞典》:彩色摄影
运用光线、色彩手段再现自然和生活图景的摄影。先将彩色感光负片经曝光和冲洗加工后,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然后将其在正性的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成与景物色彩一致的正片和照片。
《漢語大詞典》:电子排版
运用电子计算机自动选字,用光学照相原理摄像,阴极射线管或激光扫描成像,将图文直接制作在印版上的技术。
《國語辭典》:传真电报(傳真電報)  拼音:chuán zhēn diàn bào
利用电波传送文字、图片或影像的通讯方式。简称为「传真」。
《國語辭典》:筛子喂驴(篩子餵驢)  拼音:shāi zi wèi lǘ
(歇后语)穷极了。以筛子装豆喂驴,豆必漏下。豆音谐「斗」,漏豆,漏斗,钱财散漏,穷极的意思。「喂」文献异文作「喂」。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那厮初来时,使了些钱钞,如今筛子里喂驴,漏豆了。」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我如今不比往日,把那家缘过活,都做筛子喂驴,漏豆了。」
《漢語大詞典》:录像
亦作“录相”。 用光学或电磁等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亦指记录下来的图像。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人民日报》1977.6.14:“今后的国际体操比赛将可能采用新方法--磁带录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