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了岸
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诗:“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
《漢語大詞典》:般涅盘(般湼槃)
略称涅槃。佛教语。谓超脱生死的境界,也指僧尼的圆寂。《涅槃经·序品》:“知佛不久当般湼槃,各各拔取无量无边诸妙莲华,来至佛所。”魏书·释老志:“ 释迦 年三十成佛,导化羣生,四十九载,乃於 拘尸那城 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湼槃。”
《漢語大詞典》:北罗酆(北羅酆)
即 罗酆山 。道家谓山上有六天鬼神主断人间的生死祸福。山在北方癸地,故称“北罗酆”。简称“北酆”。 晋 葛洪 《枕中书》:“﹝ 孔丘 ﹞门徒三千,不经 北酆 之门。”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下笑世上人,沉魂 北罗酆 。”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北酆 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漢語大詞典》:龟辩(龜辯)
谓关于生死的论辩。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卢照邻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凤词凌 汉 阁,龟辩罩 周 园。”
分類:生死论辩
《漢語大詞典》:存谢(存謝)
存亡,生死。 唐 吴筠 《岩栖赋》:“知道无废兴,而物有存谢,故挹生本而常生,体化宗而不化。”
分類:存亡生死
《國語辭典》:弄死  拼音:nòng sǐ
1.害死、杀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老残游记》第二○回:「我们弄死了他,主意是我出的,倘若犯了案,我是个正凶,你还是个帮凶。」
2.自寻死路。《水浒传》第二八回:「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
《漢語大詞典》:康涂(康塗)
犹坦途,大道。指生死之道。 汉 黄宪 《天禄阁外史·二难》:“使西畴苍然,允茂嘉禾,优游于乐岁,恬澹于康涂。”
《國語辭典》:五道将军(五道將軍)  拼音:wǔ dào jiāng jūn
旧时迷信传说五道将军是东岳部下的神将,掌管世人的生死。《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奴阳寿未绝。今被五道将军收用。」也作「五道」。
《國語辭典》:宿命论(宿命論)  拼音:sù mìng lùn
认为人生的行为境遇,皆依预定的命运发生,而非人力所能变更的理论。也称为「宿命说」、「运命论」。
《漢語大詞典》: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谓于生死患难处方可显示交情。史记·汲郑列传赞:“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 復为廷尉,宾客欲往, 翟公 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国语辞典》:生死不负(生死不负)  拼音:shēng sǐ bù fù
比喻不论生死,永不相违。《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
《国语辞典》:生死分定  拼音:shēng sǐ fèn dìng
生死存殁早由上天注定。《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忽报公子刘琦病亡。玄德闻之,痛哭不已。孔明劝曰:『生死分定,主公勿忧。』」
《国语辞典》:死生契阔(死生契阔)  拼音:sǐ shēng qiè kuò
契,相合;阔,离别。死生契阔指生死离合。《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周书。卷四一。庾信传》:「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国语辞典》:死亡宣告  拼音:sǐ wáng xuān gào
法律上指自然人失踪后,虽生死不明,但经过一段法定期间,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的声请,做为死亡的宣告,使之与自然死亡产生同等效果。
《国语辞典》:杀生之柄(杀生之柄)  拼音:shā shēng zhī bǐng
掌控生死大权。《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也作「杀生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