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徕
见“ 招徠 ”。
分類:招徕
《國語辭典》:生趣  拼音:shēng qù
1.创造、产生趣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掣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
2.生动有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二。各体诗》:「又戏张子野娶妾,专用张家事点缀萦拂,最有生趣。」
3.生活的情趣。《聊斋志异。卷二。珠儿》:「冷落庭帏,益少生趣。」
《國語辭典》:遇难(遇難)  拼音:yù nàn
遭到灾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
《國語辭典》:意根  拼音:yì gēn
佛教用语。为法境六根之一。产生意识作用的基础。佛教部派或主张是某种看不到的物质,或主张是前一刹那的意识。唯识宗则称末那识,一种比意识更微细的意识为意根。《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三:「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國語辭典》:保险(保險)  拼音:bǎo xiǎn
1.凭仗险要、稳固之地以自保。唐。权德舆〈碑〉:「朱涯黎氏,保险三代。」
2.当事人约定,一方交付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负担赔偿财物的行为,称为「保险」。如人寿保险、火灾保险、产物保险等。
3.担保、保證。如:「依我的方法去做,保险不会出错。」
4.稳妥可靠。如:「你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保险吗?」
《國語辭典》:书业(書業)  拼音:shū yè
1.著述方面的事业。《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使成书业,永足传示,垂之百世。」
2.以出售书籍为业的人。
《漢語大詞典》:空户
做空头生意的人。 曹禺 《日出》第二幕:“也许这是空户们要买进,故意造出的空气?”
分類:生意
《漢語大詞典》:法尘(法塵)
佛教语。六尘之一。意根所对之境,能产生意识。《楞严经》卷一:“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法苑珠林卷八八:“意识独缘之境名曰法尘。” 宋 苏轼 《水陆法像赞·一切常住达摩耶众》:“以意为根,是谓法尘。”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空法尘,依佛智,莫过於《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漢語大詞典》:意田
犹心田。谓产生意念的所在。 唐 吕温 《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花座踊於意田,寳月悬於眼界。”
《漢語大詞典》:倒盘(倒盤)
把整个店铺全部存货作价盘售。亦指生意因亏损而破产。《廿载繁华梦》第二三回:“后来姓 洪 的竟因此事致生意倒盘。”
《漢語大詞典》:贩海(販海)
往来海外,贩卖货物。亦指做海外生意的人。 唐 王建 《送于丹移家洺州》诗:“如彼贩海翁,岂种溪中田。”《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二郎 道:‘哥哥,他是鬼!曹门里贩海 周大郎 的女儿。’” 顾学颉 注:“贩海,作海外生意,贩卖海外货物的。 宋 初,设‘榷署’於 开封 ,管理海外贸易的事,准许商人出海外贩物。做这种生意的商人叫做‘贩海’。”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上既责以税课方物,而又禁其贩海,其可得乎!”
《國語辭典》:警钟(警鐘)  拼音:jǐng zhōng
警告发生意外或有危险情况的信号钟声。常用于防火、防盗等。亦借以比喻警醒人的讯息。
《國語辭典》:货声(貨聲)  拼音:huò shēng
小贩为引起注意或招揽顾客,沿街叫卖的吆喝声。如:「从前某些小贩的货声,至今令人怀念不已。」
《漢語大詞典》:歌卖(歌賣)
唱着招揽生意。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茶肆:“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檜等物於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分類:招揽生意
《國語辭典》:翻跟头(翻跟頭)  拼音:fān gēn tou
1.头手同时著地,臀部翘起,脚用力一蹬,使身子翻转过来的一种动作。也称为「翻跟斗」、「翻金斗」、「翻觔斗」、「翻筋斗」、「打跟头」、「打筋斗」。
2.大陆地区指用比原价高一倍或数倍的价钱卖出。也称为「翻跟斗」、「翻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