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忧生
托生
灵命
捐身
冒死
杀死
粉骨
外生
生本
出死
灭性
乞命
攻心
保人
行休
《漢語大詞典》:忧生(憂生)
(1).对生命感到忧虑。 南朝 梁 江淹 《自叙传》:“而 宋 末多阻,宗室有忧生之难。”
(2).对有生之日感到忧伤。 郭沫若 《今昔集·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这辛酸血泪如是一般风流才子的自悲身世,掩泣途穷,惜别伤春,忧生叹逝,那倒满河都是鹅蛋石,并不怎么稀罕的东西,而在 完淳 却不是这样。”
《國語辭典》:托生  拼音:tuō shēng
投胎。《红楼梦》第二八回:「就便死了,也是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伸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也作「托生」。
《漢語大詞典》:灵命(靈命)
(1).上天或神灵的意志。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灵命藴川瀆,帝宝伏篇图。”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杳杳灵命,茫茫天秩,吾道难行,斯文易失。”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有一紫衣秉笏,取书宣云:‘ 洎 三世为人,皆行慈孝,功成业就,宜授此官’……﹝ 洎 ﹞奄然遂寤,灵命已定,不可改矣。”
(2).犹天命。借指帝位。《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会上天降怒,姦恶自亡,社稷危而復安,灵命坠而復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3).生灵,生命。云笈七籤卷三五:“此乃清泠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
《國語辭典》:捐身  拼音:juān shēn
舍弃身躯。指死亡。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八:「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
《國語辭典》:冒死  拼音:mào sǐ
不顾性命。《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鲍勖传》:「臣冒死以闻,唯陛下察焉。」《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日于阵前得见故人,欲进一言,故特冒死而来。」
《國語辭典》:杀死(殺死)  拼音:shā sǐ
杀害致死。如:「在激烈争执中,他失手杀死对方。」
《漢語大詞典》:粉骨
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國語辭典》:外生  拼音:wài shēng
称姊妹的儿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唐。元稹 赠咸阳少府萧郎诗:「陆家幼女托良婿,阮氏诸房无外生。」也称为「外甥」。
《漢語大詞典》:生本
生命的根本。吕氏春秋·情欲:“其於物也,不可得之为欲,不可足之为求,大失生本。”
《漢語大詞典》:出死
效死;献出生命。《商君书·赏刑》:“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知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史记·礼书论:“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后汉书·郎顗传》:“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禀性愚愨,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國語辭典》:灭性(滅性)  拼音:miè xìng
为长辈之死丧过分哀伤,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國語辭典》:乞命  拼音:qǐ mìng
1.请求宽饶活命。《北史。卷三一。高允传》:「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妇叩头乞命,但言知悔。」
2.请示命令。《明史。卷二七五。左懋第传》:「必用臣经理,则乞命弘范同绍愉出使,而假臣一旅,偕山东抚臣收拾山东以待。」
《國語辭典》:攻心  拼音:gōng xīn
1.用心理战术征服敌方。如以德化、智略服敌,或以散播谣言瓦解对方军心等。《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血气循环在同时一起冲到心脏。一般用来比喻情绪极为激动或病状严重。《红楼梦》第七四回:「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
《國語辭典》:保人  拼音:bǎo rén
对于他人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元。无名氏《鸳鸯被。楔子》:「我借与他十个银子,著他立一纸文书,你就做保人。」《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玄德亲笔写成文书一纸,押了字。保人诸葛孔明也押了字。」也称为「保见人」。
《漢語大詞典》:行休
谓生命将到尽头。《文选·陶潜〈归去来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张铣 注:“休,谓死也。” 唐 储光羲 《渔父词》:“非为徇形役,所乐在行休。” 金 王若虚 《题渊明归去来图》诗:“得时草木竟欣荣,颇为行休惜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