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死因
捐命
性类
建生
生次
徇难
脆促
垂命
血髓
耐热
让生
延息
弃躯
维生
椿期
《國語辭典》:死因  拼音:sǐ yīn
致死的原因。如:「他的死因不明,检警双方正会同法医勘验中。」
《漢語大詞典》:捐命
(1).失去生命。谓死。史记·李斯列传:“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亦指不惜牺牲生命。《汉书·陈汤传》:“ 延寿 汤 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 颜师古 注:“捐弃其躯命,言无所顾也。” 宋 苏辙 《北狄论》:“ 汉 兵深入,不惮死亡,捐命絶幕之北,以决胜负。”
(2).放弃使命。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 鲍宣 州牧行部,多宿下亭,司直举劾,以为轻威捐命,坐之刑黜。”
《漢語大詞典》:性类(性類)
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 晋 陆机 《遂志赋》:“随性类以曲成,故圆行而方立。”
《漢語大詞典》:建生
(1).谓获得生命。韩非子·解老:“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
(2).指诞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小生姓 张 ……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
《漢語大詞典》:生次
生命的存在。 唐 元稹 《海侄等书》:“日夜思之,若忘生次。”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追念顾復,若亡生次。”
分類:生命存在
《漢語大詞典》:徇难(徇難)
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徇,通“ 殉 ”。晋书·温峤传:“ 嶠 闇弱不武,不能徇难,哀恨自咎,五情摧陨,惭负先帝託寄之重。”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投袂徇难,超然奋发。”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 叔绩 当 道光 初,则已有述作之志,其后名盛,未几而徇难。”
《國語辭典》:脆促  拼音:cuì cù
生命脆弱而短促。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唐。徐伯彦〈题东山子李适碑阴〉诗二首之二:「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
《國語辭典》:垂命  拼音:chuí mìng
性命垂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患成思渴,垂命有日。」
分類:生命垂危
《漢語大詞典》:血髓
(1).血液和骨髓。 唐 白居易 《齿落辞》:“丰吾肤革,滋吾血髓。”
(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國語辭典》:耐热(耐熱)  拼音:nài rè
能抗高温。如:「陶磁杯比玻璃杯耐热。」
《漢語大詞典》:让生(讓生)
谓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他人得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若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 孔文举 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漢語大詞典》:延息
指延长生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念不了者,幼女未嫁,因赐少药,俾延息以待。”
分類:延长生命
《漢語大詞典》:弃躯(棄軀)
捐躯;舍弃生命。汉书·吴王刘濞传:“今 吴王 自以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於天下,意亦可乎?”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鬚。红颜白髮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国语辞典》:维生(维生)  拼音:wéi shēng
维持生活、生命。如:「这位老妪以拾破烂维生,处境颇令人同情。」
《漢語大詞典》:椿期
大椿的生命期限。借指很长的期限。云笈七籤卷九八:“寻宗须臾顷,万龄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刼往岂足辽。”参见“ 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