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岁贡(歲貢)  拼音:suì gòng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遣使进贡的财物。《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从其言,令步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
2.古代诸侯、郡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推荐到京师。《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3.科举时代,府、州、县每年按照定额,选拔资格较老的廪生,贡于京师,入国子监讲习学业,称为「岁贡」。《聊斋志异。卷八。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國語辭典》:胄子  拼音:zhòu zǐ
长子,或指卿大夫的子弟。《书经。舜典》:「命汝典乐,教胄子。」汉。孔安国。传:「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后用于指太学生。《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古者设太学,教胄子,虽年谷不登,兵革或动,而俎豆之事不废。」唐。杜甫〈折槛行〉:「青襟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漢語大詞典》:廪给(廩給)
亦作“廪给”。
(1).俸禄;薪给。 唐 权德舆 《拜昭陵过咸阳墅》诗:“自惭廩给厚,谅使井税先。” 元 揭傒斯 《靖州广德书院记》:“其为屋椽础之数若干,工匠之计若干,自相攸迄成之岁月、廩给之寡伙,咸俾刻于碑阴焉。”
(2).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廩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亦难矣。”
(3).谓发给廪禄。《宋史·兵志八》:“乞严敕州、军按月廩给。”
(4).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今则畎澮纵横,桑麻翳薈,神京廩给,悉仰南方。”
《國語辭典》:归农(歸農)  拼音:guī nóng
辞退官职返家务农。《三国演义》第一○回:「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馀尽令归农。」
《國語辭典》:子衿  拼音:zǐ jīn
1.学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意指谴责执政者导致学校荒废。亦指女子思其所爱者之诗。首章二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音金,〈汉石经〉作䘳,即襟也;亦即衣领。
《國語辭典》:廪粟(廩粟)  拼音:lǐn sù
1.公家库藏的谷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于是反国发廪粟以赋众贫,散府馀财以赐孤寡。」
2.公家所供给的饷俸。唐。韩愈〈进学解〉:「月费俸钱,岁糜廪粟。」元。马祖常〈室妇叹〉诗:「咄哉室妇尔何为,卉衣廪粟充冻饥。」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漢語大詞典》:在泮
在学宫。泮,古代学宫。《诗·鲁颂·泮水》:“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后因以“在泮”称童生考入县学为生员,亦即考中秀才。
《漢語大詞典》:胄监(胄監)
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王国维 《残宋本〈三国志〉跋》:“其板在 南宋 时当已入胄监,自是而入 元 西湖书院,而入 明 南雍。”
《國語辭典》:蓝衫(藍衫)  拼音:lán shān
古代读书人的家常服饰。唐。韦应物 送秦系赴润州诗:「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明。张自烈《正字通。衣部》:「明制,生员襕衫,用蓝绢蒚蹯,缘以青,谓有襕缘也。俗作褴衫。因色蓝改为蓝衫。」也作「襕衫」。
《漢語大詞典》:廪饩(廩餼)
亦作“廪餼”。
(1).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南史·萧正德传:“敕所在给汝廩餼。”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虽然廩餼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2).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唐 杜牧 《礼部尚书崔公行状》:“復建立儒宫,置博士,设生徒,廩餼必具,顽惰必迁。”元史·选举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廪餼。”
(3).泛指薪给。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重其事权,丰其廩餼。”
(4).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丞相 ﹞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遂廩餼之。”
《國語辭典》:岁考(歲考)  拼音:suì kǎo
科举学制,凡生员一年一次由提学官和学政主持的考试,以评定优劣、赏罚。《明史。卷六九。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
《漢語大詞典》:训士(訓士)
训教生员、士子。 元 袁桷 《龙兴路司狱潘君墓志铭》:“ 大德 十年,復为 赣州 教授,以昔之治 广 者为準,闢田筑宫,训士严整。” 清 王昙 《屠孟昭大尹尊甫兰渚封君七十封安人宏农君五十八岁寿序》:“文章训士,经术飭治。”
《國語辭典》:游庠(遊庠)  拼音:yóu xiáng
明、清时期,儒生经考试录取为生员,入府、州、县学肄业,谓之「游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也作「游庠」。
《國語辭典》:游泮  拼音:yóu pàn
明清科举时,通过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称为「游泮」。《聊斋志异。卷一。叶生》:「言于学使,逾年游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