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招是惹非  拼音:zhāo shì rě fēi
无故招引事端。《金瓶梅》第八一回:「咱早休去,一个太师老爷府中,谁人敢到?没的招是惹非,得他不来寻趁。」也作「招是揽非」。
《漢語大詞典》:无风扬波(無風揚波)
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明 李贽 《读〈金滕〉》:“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 管叔 流言, 新莽 藉口。”
分類:无端生事
《国语辞典》:行所无事(行所无事)  拼音:xíng suǒ wú shì
行为举止从容,不慌不忙,好像没有发生事情般。《中国现在记》第二回:「见面之后,朱侍郎尚是行所无事,不料这黄仲文面下顿时露出一副羞惭之色。」也作「行若无事」。
《国语辞典》:平地波澜(平地波澜)  拼音:píng dì bō lán
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澜。」也作「平地风波」、「风波平地」。
《国语辞典》:汽车保险(汽车保险)  拼音:qì chē bǎo xiǎn
一种保险。当汽车发生事故或被窃时,可以弥补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国语辞典》:故生枝节(故生枝节)  拼音:gù shēng zhī jié
故意在事情完成之际横生事端,以牵制他人。如:「这件事绝不容许他人故生枝节,请你小心地去完成。」
《国语辞典》:聚众滋事(聚众滋事)  拼音:jù zhòng zī shì
聚集众人,滋生事端。《文明小史》第六回:「傅知府说这般人聚众滋事,挟制官长,将来都要照反叛办的。」
《国语辞典》:平地起孤丁  拼音:píng dì qǐ gū dīng
无故发生事端。也作「平地起孤堆」。
《国语辞典》:平地起孤堆  拼音:píng dì qǐ gū duī
无故发生事端。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样势,平地上起孤堆。」也作「平地起孤丁」。
《国语辞典》:平地上起一个霹雳(平地上起一个霹雳)  拼音:píng dì shàng qǐ yī gè pī lì
1.形容声音大而响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此兽舐唇摇首,猛发一声,便如平地上起一个霹雳。」
2.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如:「台风灾区损伤惨重消息传来,犹如平地上起一个霹雳,令人悲痛不已!」
《国语辞典》:有个好歹(有个好歹)  拼音:yǒu ge hǎo dǎi
多指发生事故或不测。《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万一小的的母亲有个好歹,那就怕是得多耽误几天了。」《红楼梦》第五三回:「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
《国语辞典》:拥雾翻波(拥雾翻波)  拼音:yǒng wù fān bō
滋生事端。犹兴风作浪。《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三折》:「他若是早早投降,便罢;若还现形发恶,拥雾翻波,就承此计擒捉未迟。」
《国语辞典》:出岔儿(出岔儿)  拼音:chū chà ér
发生事故、差错。如:「今天心神不宁的,做事老是出岔儿。」也作「出岔」、「出岔子」。
《国语辞典》:暴力滋扰(暴力滋扰)  拼音:bào lì zī rǎo
以激烈冲突的行为扰乱生事。
《国语辞典》:地方新闻(地方新闻)  拼音:dì fāng xīn wén
新闻传播媒体所在地以及各地方省县市辖区所发生事件的报导,也称为「本埠新闻」、「本市新闻」。